【本報台北訊】大約一至一成五疝氣病患開刀後,幾乎會舊疾復發,這是因傳統疝氣縫合手術易裂開。醫師表示,目前已有新式改良手術,可大幅降低復發率,並使病患更快恢復。
疝氣是腹壁缺損或變薄,導致腸子等軟組織脫出的疾病,男女皆可能發生。國泰醫院院長黃清水指出,疝氣無法自然消失,時間拖延愈久,脫出部位會愈大,且易造成腸壞死,嚴重可能致命。
他說,疝氣傳統手術類似「補衣服」,即以縫線將受損組織揪扯縫合,揪扯所產生的張力,不但造成術後嚴重疼痛,復原期也很長。術後病患腹腔用力時,例如打噴嚏、提重物、大笑、仰臥、起坐、用力解便解尿時,也易使縫合處再度裂開,破損更大、更疼痛。
黃清水說,新式疝氣手術「無張力三合一人工網」也像是在補衣服,但多加一片「補丁」人工網,可有效解決術後疼痛問題。所謂的「補丁」人工網,就是將人工網置放在受損組織,利用腹壓的壓力固定,不須縫合硬扯在一起,即可修補疝氣缺口。
經過全球五年、共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例的臨床追蹤顯示,使用無張力三合一人工網,疝氣復發率小於百分之零點零五,遠低於傳統縫合手術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相較於傳統手術復原需時一個月、頭一周非常疼痛的缺點,無張力手術傷口小、疼痛少,只須住院一、二天,復原也很快。
醫界統計,目前只有四成疝氣病患使用人工網,比率不高的主因,可能是部分無張力手術材料須自費,以三合一人工網為例,一片大約需一萬元;醫界希望未來三合一人工網能納入健保補助。
接受新式疝氣手術的潘老先生表示,他自二十歲起就為了疝氣復發所苦,五十年間前後共進行了四次傳統縫合手術,每一次都讓他「痛不欲生」,近幾年甚至緊裹疝氣帶堵住脫出部位,一直到接受新手術,才解決腹中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