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義大利研究指出,使用手機時,靠近手機部位的大腦皮質部分,會受到手機訊號刺激而變得興奮,雖然目前不清楚如此是否有害人體,但專家表示,可能對罹患癲癇者有影響。這項研究結果刊登於最新一期美國《神經病學年報》。
義大利醫學專家保羅羅西尼與同事利用「經顱磁刺激儀」,對人使用手機時的大腦功能研究。他們讓十五位年輕男性志願者,使用頻率為九百兆赫的GSM手機四十五分鐘。
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手機過程中,有十二位參與受測者靠近手機部位的大腦運動皮質細胞,表現出刺激後的興奮性,但一小時後恢復正常狀態。
大腦皮質是大腦表層覆蓋的灰質外層,而運動皮質被稱為「興奮區域」,若受磁刺激會興奮,並可能引發肌肉抽搐。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目前無法證明使用手機對大腦有害,但罹患癲癇等類似病症者,其大腦細胞容易興奮,使用手機可能對其具一定程度的影響。
研究人員說,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會使人長時間、反覆暴露於電磁輻射環境,他們將進一步這對於罹患大腦疾病的使用者有何影響,以提供人們更安全的手機使用標準。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球預計售出七點三億支手機,目前全世界約有二十億人使用手機,其中超過五億人使用的是會產生電磁波的GSM手機;關於這種手機電磁輻射是否會損害大腦,目前說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