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歲的新德里記者普瑞亞哈蘇完全沒想到,在二十一世紀的印度,心愛的女友妮魯帕瑪竟然因為和自己相愛,而慘遭親人殺害。
兩人是大學同學,和所有熱戀中的年輕人一樣,他們到了論及婚嫁的階段。儘管他們都來自東部的中產家庭,但各自的種姓等級不同。妮魯帕瑪出身於最高級別的婆羅門(Brahmin),普瑞亞哈蘇則來自另一亞種姓Kayastha,算起來比女友家「低兩個等級」。但他們覺得戀愛結婚是自己的事情,更何況雙方父母都是有文化的長輩,不會阻礙他們結合。
然而,今年四月,妮魯帕瑪被發現死於家中,警方拘捕了她母親,認為涉嫌「榮譽處決」妮魯帕瑪。
「榮譽處決」是印度教群體中,針對「逆婚」者的嚴厲處罰。跨種姓通婚在當代印度社會並非完全禁止,通常是高種姓男子被允許迎娶低種姓女子,稱為「順婚」,家人還勉為接受。但如果是高種姓女子下嫁低種姓男子的「逆婚」,則為家族所不容,家人可依據教規對他們處以死刑。
執行者非但無罪,反而被稱作維護宗教和家族榮譽,故被稱為「榮譽處決」。印度政府曾幾度制定法律弱化種姓制度,但「榮譽處決」案仍層出不窮。普瑞亞哈蘇和妮魯帕瑪的悲劇,絕不是唯一個案。
社會學家岡薩維斯(Colin Gonsalves)表示,這種殺戮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恐怖主義,所以延續至今,都出自無視現代法律存在的地方極端守舊派份子。由於過去先人曾經擁有輝煌的統治地位,這些守舊份子因而試圖延襲舊俗,重振地位。
總理辛格日前下令成立內閣特別委員會,嚴肅查處此類案件。不過,中央政府主管女性暨兒童發展事務部長蒂拉特(Krishna Tirath)曾不諱言表示,即使有明文法令禁止,最大的問題在於「民眾不認為這是一種社會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