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藥方 健康一夏

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 |2010.08.07
1070觀看次
字級

文/廖桂聲(桃園廖桂聲中醫診所院長)
 
地球持續暖化,使氣候變化趨於詭異,酷寒、酷熱接二連三,科學家說是大地的反撲、地球的溫室效應,更預測今年夏天會有持續攝氏四十度以上的高溫發生。

在炎炎夏日,酷暑難耐,許多人會出現頭暈腦脹、食欲不振、滿身大汗、口渴、口乾、心煩身重、疲倦、難以入眠等現象,中醫的看法是,當夏天氣候炎熱、濕氣較重時,暑熱邪氣會引起「熱傷元氣」,因此基本原則是,注重自然環境的調和,治病端視季節變化著手。

養生觀上應特別注重「治未病」的預防醫學。夏日養生保健,因體質羸弱、抵抗力差、消化道弱,尤其應避免暑期熱感染細菌病毒,以下幾項重點可供參考:

一、穿衣謹記三暖二涼

穿衣謹記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等五項要訣,它糾正了不少父母給嬰幼兒穿衣不當的做法,穿著適厚的衣服,皮膚才有抗寒熱的適應能力。

二、戶外活動適度為宜

夏日陽光中的紫外線特別強烈,如果在陽光下曝曬過久,熱射線可穿透人體毛髮、皮膚、顱骨,射到腦膜和腦細胞中去,或因天氣潮濕、悶熱,汗孔宣泄不暢,易引起中暑。所以,炎夏要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或遊戲,特別是中午十一時到下午三時,此外,還應勤洗澡、常換衣,保持皮膚乾爽清潔,以免汗液刺激皮膚,引起痱子、暑癤等皮膚疾患。

三、飲食清淡減少油脂

兒童在夏季,必須注意飲食營養和食品的清潔衛生。夏日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瓜類、雞蛋及植物性蛋白等,最適合兒童的營養及吸收。烹調應注意色、香、味以增進食欲,可適當吃一些粗糧(糙米飯),以補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少吃含高糖的飲料、冷飲,大量喝這些冷飲易傷脾胃。此外,由於夏季溼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和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加之幼兒脾胃功能較弱,身體抵抗力差,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以防止腸道傳染病。

四、注意衛生免疫力增

隨天氣逐漸變熱,更有利於腸病毒的生存與繁殖,進而提高感染與傳播的機會。隨時注意個人衛生,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可減少被傳染的機率。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攜帶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同時注意居家環境衛生、通風,多運動、充足睡眠,以增強免疫力。

五、補充水分過猶不及

在熱天及運動時,若水分供應不足,則養分運送不夠,代謝廢物排泄不及,體溫調節不易,會令人覺得疲倦,降低運動表現,甚至出現抽筋、熱痙攣、中暑及熱衰竭。另外長久下來,易造成便祕、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起皺紋、齒齦發炎、易產生腎結石。

夏天多喝水,對大部分的人並無大礙,最多是常跑廁所,但對一些特殊病患,喝水過多也會造成問題,偶爾還會出現「水中毒」的現象。例如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喝太多水,或莫名的口渴,不停喝水,都會降低血中鈉含量,造成「水中毒」,繼而引起肺水腫、腦水腫,導致呼吸困難或嘔吐,甚至死亡。喝水過少,對年紀大且有高血壓病史者,易導致血液濃度太高,併發腦中風後遺症。

六、養生涼飲消暑健康

◎青草茶

高溫炎熱流汗止渴,賣冷飲生意好,不過要能消暑兼顧健康養生,青草茶則可視為酷熱最佳飲料,可以緩和暑濕症狀,預防「中暑」或「夏季熱」。

◎生脈飲加味

涼飲配方:人參鬚五錢、北五味子七至八粒、麥門冬五錢、白茅根一兩、蘆竹根五錢。

製法與服法:將上述藥材分別洗淨,同放入瓷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取汁,冷卻後當開水飲用。

功效與主治:益氣斂神,養陰生津,利尿、降壓,消暑解渴,亦有延緩機體衰老,強化「消暑」的適應力,是夏季消暑退火的「青草可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