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分為筆法、字法和章法三個層次,而以筆法為基礎。前人學習書法最基本的筆法是「永字八法」,這八法分別是:點、橫、直、鉤、挑、短撇、捺、撇,傳說起始於蔡邕。
現代書法營造者已經不提老掉牙的永字八法,像學生憎恨古文一般,連教育部也不願對古文多增加時數,面對現代與流行,傳統已逐漸敗退。
明代汪珂玉於《珊珊網書品》載:「蓋自蔡邕授于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繇傳之衛夫人,夫人傳之王羲之,羲之傳之獻之……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書法之傳,終於此矣。」
民間說天即是說神。文中「蔡邕授于神人」之「神」者即是天,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能知箇中道理者,不會嘲諷是無譏之說。
八法解說如下,1.點:蹲鴟(大芋)形,墜石之勢,落筆沉緊三折。2.橫:折鋒、束腰、頓收,行筆有馳馬之勢。3.直:入筆得勢,重起輕收,微彎,直則無力。4.鉤:駐鋒(即停筆下壓),得勢而起,如鐵鉤。5.挑:不迴鋒頓駐,左低右昂,勢短緊勁疾。6.短撇:如鳥啄,短勁銳利,疾馣騰凌。7.捺:行筆戰動,頓後提收,遲澀(著力慢進),開張(筆畫逐漸展寬)。8.撇:勁捷銳利,勢同利刃。
蔡邕作永字八法,將筆法與自然結合為一,似畫,但實際並不是,而是在畫之上。因為筆法不可任意增減,一筆之內即完成,下筆對就對了,不能重覆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