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傷深固根,雖伐樹還生。愛欲不斷根,苦生亦復爾。」
———《法句經》
不久前,有人送我一百棵左右的松樹。起初聽說是一百棵松樹,我擔心沒地方可種,於是推辭,不料朋友卻笑而不語。幾天後,他送我一百棵松樹苗,這些樹苗就像剛從種子中脫殼而出,其稚嫩之態,就像小孩一樣。
之所以從幼苗談起,是因為突然對小種子與巍巍大樹之間的因果關係,有種神奇的感覺。朋友送的松樹幼苗,正在我眼前展現出鬱鬱蒼松的容貌,雖然現在種植在花盆裡,好好照顧它們,之後就得找出一片空地,容納這一百棵松樹,如果不具備空地這一條件,這一百棵松樹就無處扎根,無法長成蒼勁松樹。
人際關係也是這樣,從小小的因緣開始萌芽,漸漸結成善緣,或惡緣。如果當下察覺自己身上開始出現惡緣即將萌芽的徵兆,那就得像拔草除根那樣,將惡業的根源完全去除。察覺欲望的根源並將其連根拔起,這種智慧一旦開啟,那便能根除欲望、向大慈大悲的德行邁進。
以上偈頌,是對人們沾染上欲望、陷入愛欲而徘徊於無窮無盡的生死輪迴,提出警策之言。根據偈頌典故記載,這首偈頌的主人公在十三世中輪迴,有時生為動物,有時則生作身分高貴的女人,成為欲望的奴隸,而在苦海中輪迴。
欲望的浪潮看不到盡頭,如草根一般堅韌、像葛藤一樣茂盛成長。如果被世上蔓延的快樂所奴役,那生死的痛苦將永無止境地延續下去。這種生死的痛苦,不是別人惡意地製造出來套在我們身上,而是我們自己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造作出來的。這實在是很可怕的,環環相扣連接在一起。
有一段經文記載,殺害父親的阿闍世王,對自己犯下的罪業感到不寒而慄,佛陀則勸誡他要以懺悔之心來解除惡業的環扣,也就是說,當對已犯下的過錯,生起深深的懺悔之心時,惡業的環扣便會斷開。我們應當將此警策銘記在心:今天將根源拔除乾淨,其實就是以這種懺悔之心,拋開延續不斷的惡業惡行,並且轉往善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