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考中心積極規畫大考加考英聽的可行性,教育部吳清基說,「這只是研究議題,不是政策決定」。他表示,提升英語聽說能力是共識,但評量方式最好在沒壓力、可多次考的條件下進行。若要在升學考加考英聽,也是大學升學考試先行,基測在後,且會在實施前三年公布。
另外,教育部也規畫,高中職及五專多元入學管道中,通過英檢者可加分。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學生在英語聽、說方面比較弱,已委託台師大心測中心研究,此外還有設備及公平性等相關問題要克服;教育部積極關心,但沒有時間表,要等到各界有共識。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英語文教學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對英語有學習興趣,教學應該活潑化,過去評量以紙筆測驗為主,英語學習容易落入背單字、成語及考文法的型態,要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就要提供情境學習及多元評量。
教育部正在研擬「提升國民中小學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計畫從一百年一月至一百零三年十二月,四年投入十億元預算,搶救國中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包括鼓勵英語課可以採全英語教學,修正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讓國中英語實施分組教學,以及學校定期評量加考聽力、口說及書寫。以英聽為例,像是老師播放CD或是學校廣播。
另外「研議」國中基測加考英聽和英語書寫。但基測加考英聽,在技術面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
目前草案還在規畫,為減緩英語文教師流動率,鼓勵各縣市在聘書中規範英語文教師擔任英語文教學的固定期間與義務,並訂定英語文教師轉任級任教師的程序;修正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讓國中一至三年級英語科都能實施分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