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正準備迎接中華民國百歲生日,台灣有許多值得珍惜與驕傲的光榮紀錄,但令人遺憾的是,明年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將創下歷史新高,政府舉債額度逼近法定上限;如何為政府債務進行瘦身,避免陷入百年債務漩渦,應成為馬政府歡慶建國百年大典的首要任務。
審計部日前公布九十八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截至九十八年底,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為四兆兩千多億元;若依公共債務法第十條規定,每年以稅課收入百分之五編列還本預算,在不增加舉債的前提下,至少六十二年才能還清。
依財政部資料顯示,過去十年來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占前三年GNP平均數的比率一路竄升,從百分之二十六點五上揚至三十一點九,今年將達百分之三十五點二,明年為百分之三十九,更逼近法定上限百分之四十。這些年來政府對舉債已上了癮,從總預算到特別預算,想盡辦法以各種形式增加舉債預算,未見有人踩煞車;而稅改聯盟等民間團體不斷提出警告,他們擔心政府債務如此快速成長,很快就要破表了;聲音卻極為微弱,未為執政者重視。
以今明兩年中央政府新增舉債額度分別高達五千億、四千億元為例,除非政府有無比堅定的決心進行改革,否則恐怕六十二年也還不清。然而,面對半個世紀以後的問題,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似乎無人關心,巨額債務也只有留給後代子孫。
仔細檢視預算書,不難發現,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現階段每年一千多億元的還本付息支出,已對政府預算造成排擠作用。不久前,政府準備大砍第二期「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的預算,消息一出,各校人心惶惶。幸好七月初馬總統在中研院院士會議上宣布,明年的一百億元預算會依計畫編列,各校才鬆了一口氣。
審計部同時指出,財政部近年實施各項減稅措施,導致稅收減少,租稅負擔率下滑,影響國家財政甚巨,並衍生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爭議。審計部要求財政部積極檢討,降低債務餘額,以免債留子孫。
不過,財政部最近的作為似乎與審計部的要求背道而馳。由於部分地方政府舉債破表,在年底五都大選前,財政部擬修法放寬地方政府舉債上限,甚至進一步取消中央與地方的總舉債上限。令人憂慮的是,依此邏輯,地方政府的舉債上限可以因為破表而修法放寬,那麼,將來中央政府的舉債上限當然也可以比照辦理,後果是債務繼續增加,永遠也不會破表。
金融海嘯後,歐美主要國家因為大幅擴張財政,如今深陷債務漩渦之中,日本、英國等新政府紛紛提出財政改革措施,努力進行債務瘦身,朝向永續的成長。馬政府在面對建國百年大慶之際,如果不能記取歐美國家的教訓,有效控制債務膨脹,反而修法擴大舉債規模,讓國家面臨債務危機,就太令國人由失望轉而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