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竟二十天內發生兩次大火,媒體追查,發現最近一年半來,六輕發生了十三次工安事件,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六輕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石化園區,興建之初竟沒有規畫國家級應變救災中心,若無法解決工安問題,別說六輕五期擴建門都沒有,就連六輕都要勒令停工。
雖然有人解讀蘇治芬的說法,是縣政府消防系統無法搶救此類大規模工業園區的開脫之詞,但也的確點出大型工業園區的危機應變能力明顯不足的問題,而且,一旦發生工安事件,還是用納稅人的錢來解決問題。
不過,中央似乎不挺地方,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六輕工安意外和六輕五期擴建,甚至和國光石化興建案,不該混為一談。
筆者覺得,中央部會官員的發言不可思議,六輕是由所屬的台塑石化專業團隊管理,既有團隊連目前的園區都無法有效管理,再擴大廠房規模,真的有辦法做好嗎?若無法有效管理,擴建不只是增加汙染和潛在危險?
而且,台塑向來以治軍嚴謹著稱,如果也管理不好六輕,那其他企業投資的石化工廠,恐怕更難管理好,以國光石化為例,環評問題已吵得沸沸揚揚,雖然看得出政府不在乎反對聲浪,執意要興建,但就算強行通過興建,若啟用後工安意外不斷,誰來負責?官員不能因將來的事不歸我管,就在決策時草率輕忽,甚至讓人感覺政府要替財團背書。
反對擴建石化業的人士,一再提出台灣不適合繼續發展石化產業的證據,如排碳量過高、汙染嚴重、外部成本轉嫁太多等,指稱政府的興建依據都是莫須有的推測,最重要的是成本效益極度不划算,財團賺錢但汙染卻得全民承擔。
部分媒體甚至評論,這些事件被有心政客操弄為政治議題,模糊了焦點。
六輕接連大火與工安意外,反映了經營塑化產業超過五十年的專業集團營運能力,恐不再令人信賴,政府卻昧於事實,還是一味要興建新石化園區,實在令人擔憂,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究竟要由誰來維護?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