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機場整修要顧及旅客感受

 |2010.07.29
2560觀看次
字級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要整修,從八月一日開始封閉停車場長達十一個月,整個機場交通進入黑暗期。整建工程勢必殃及其他旅客出入的地區,日前還發生挖土機鑽破出境大廳天花板事件,所幸未釀成傷害。航廈整建,旅客必須忍受不便,但也不能以整建為由要旅客一切都配合施工。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從六十八年啟用迄今,已逾三十年,有些動線規畫已經不敷現在的需求,有些設施過於老舊必須加以整建,這是任何工程都可能面對的情境。機場是國家門面,每天有無數的旅客進出,這是來台外國人對於台灣的第一印象,重新整頓當然是第一要務。

長久以來,桃園機場的軟硬體設施就備受批評,硬體方面老舊是眾所皆知的事實,其他像是廁所距離太遠、標示不夠清楚,都讓旅客覺得不便。連最簡單的便民器具行李手推車,有些根本就推不動,這點也成為旅客的最恨,前不久還驚動馬總統為了這個問題到機場親自試推一下,希望不要再讓旅客抱怨。

類似情況不勝枚舉,其中牽涉的當然就是軟體,屬於人的素質部份。過去旅客常抱怨的是通關隊伍排太長,最受詬病的是航廈內餐廳消費訂價太高,一碗麵要二百五十元,店家有話說,民眾更是怨聲載道。因此,從通關的公務人員、航空公司的服務人員,到航廈商店的店家,都必須要讓旅客感受到現代化國家的服務水準。

然而,以現代化國家的標準來看,桃園機場的整體設施是落後的,第一航廈的規模不夠廣、不夠寬闊。第二航廈雖然新穎,但是也無法讓人有現代化機場的感覺。以停車場為例,停好車要到出境大廳必須先到地下一樓,走過一道長廊,這道長廊沒有任何裝置,就像經過一個工地一般,無法讓人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動線規畫,又為何牆壁或走道不做一些讓人賞心悅目的布置。

在各方壓力下,現在航廈終於要整修了,但是才剛整修就宣布交通進入黑暗期。民眾開車前往第一航廈,須將車停在第二航廈,再搭接駁車到第一航廈,平常出國要提早到機場二個鐘頭,現在要提早二個半鐘頭;如果是接機,就要停在航科館或海關大樓,只有七十個停車位。可想而知,這樣的規畫要面對每天二萬人的進出會是怎樣混亂的場面。

去過大陸的人都知道,十年前和現在比較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北京首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等大都會的機場,在十年前都還像個車站,進出關卡大排長龍、服務人員素質太差,人們隨地抽菸吐痰,就是典型的極權落後國家,每次進出都讓人心生恐懼。可是十年後情況完全改觀,硬體早已經建設得像個現代國家,軟體雖還有待改善,但是進步的速度不得不讓人佩服。

桃園機場這個國家門面勢必要整修,但整修過程也關乎台灣的整體形象,不要事事都以過渡期間為藉口要大家忍耐,畢竟無奈的國人非忍不可,外人卻未必理解。期盼整個航廈在施工期間也能有一些貼心的規畫和設計,提供便捷的服務。否則,這十一個月將大傷國家形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