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鳳林數位機會中心成立的當兒,為了招生宣傳,駐點人員彭曉萍不但把文宣夾報散發,還在上班前到早餐點發傳單。熱心的曉萍邀請素不相識的劉欽正來學電腦,沒想到劉欽正劈頭問道:「我不學電腦,你們缺教電腦的老師 ?」
深深為延聘師資苦惱的曉萍立即回答:「缺啊!傍晚可以來試教?」
劉欽正下班後,就信步到設在鳳林鎮圖書館樓上的數位機會中心「面試」,一經深談後,大家才發現,劉欽正雖然學地質學出身,可是早在八○年代末期,就曾經在宏碁電腦廣場的電腦教室客串過資訊教師,從DOS一路教到視窗版的各種應用程式,教學經驗接近二十年。加上到花蓮工作的四年多期間,劉欽正的EMBA班,更對行銷與電子商務深感興味。鳳林數位機會中心能夠得到這樣的義工電腦教師,從工作人員到學生,無不喜出望外。
劉欽正利用假日和下班後的時間指導民眾,從基礎電腦課、電子商務和電子書製作,深入淺出,沒有涉及太多艱深的軟體技能,而是鼓勵學員盡量利用自由軟體、免費軟體與網路服務,活化手邊的產業或文史資源。
劉欽正回憶起最受歡迎的電子商務班,結業的模範生中,民國二十五年次葉南池是最年長的老人家。葉老先生的正業是販售中藥,年少時看了一場野台戲,迷上了二胡的聲調,無師自通,不但會演奏,更鑽研二胡的製作,他手工打造的琴,在網路上不乏討論者,但老先生不諳輸入法,以致於只能上網閱覽,卻沒有辦法和樂迷與同好溝通。劉欽正教老先生排版、編輯與製作部落格,更到葉南池家中幫忙調校手寫板,大幅提高了辨識度,讓葉南池老師的二胡推廣更無遠弗屆。同時,葉老先生的中藥行要寄藥材給客戶,信封和標籤的列印,都讓老先生束手無策,在劉老師稍加點撥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劉欽正說:「完全是客製化的服務!」
讓劉欽正更感動的,是「社區文化電子書」課程,上課時來了二十二位學員,其中有五位退休校長、三位退休老師,在十二小時的課程中,幾乎沒有人缺席。學員們拿出老照片、自己創作的繪畫、社區的故事,一一製作成新穎的電子書。劉欽正強調,在DOC電腦教室裡讓他發現了,每個地方都有寶藏,特別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與手藝都是寶,但是年輕人不懂得珍惜,忽略了行銷設計,讓很多美好的文化或地方產業沒有機會分享給大眾。或許使命感,更因為劉欽正教學認真,電子書的課程在還在假日延展到瑞穗和玉里,也讓他見識到更多珍稀的地方文化,像是富源社區阿媽的素人畫以及社區老照片電子書,都讓人為之動容。
劉欽正在電腦教室當義工快滿兩年之際,因為調職的關係,不得不離開鳳林。他在電腦教室裡的努力,像是燃起了火炬,讓許多鳳林的寶藏開始在網路上發光。他真正的期待是,鳳林能有更多年輕人願意接下火把,光耀縱谷裡這個美麗的小鎮。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