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有立委質疑,健保目前對生產給付點數,比單純闌尾切除手術還低;給付需剖腹的女性卵巢切片術的給付點數,也比男性睪丸雙側切片少,現行健保對婦女健康給付不合理,也使得婦產科醫師數量不斷減少。
立委的質疑不無討論空間,健保支付點數的計算方式,不太可能有性別的問題,而是與醫療難度有關聯,而婦產科醫師減少,與少子化有關,立委的推論恐不合理。
不過,應該思考的是,醫師有沒有可能為了爭取給付點數,而採點數較多的醫療方式?
以個人經驗來說,我曾在沒有皮膚科診所的偏鄉工作,有一陣子破皮無法癒合,利用下班到最近的地區醫院就診,醫生看診後,開了幾張檢驗單,交代驗血,下周看報告判斷病情。
每次看診要花四百多塊,折騰了四周後,醫生看著過去三周的驗血報告說:「這是一般過敏引發濕疹。」於是我花了一千兩百塊,換來幾支藥房就能買到約五十元的藥膏,只是過敏和濕疹的老毛病發作,不但荷包破費,而幾次的抽血檢驗與診療費,更浪費健保資源。
我覺得,儘管檢驗有必要,不過,健保局檢視某些性質接近,但給付點數有差距的給付項目,並對非必要檢驗,也要從嚴稽查審核把關,減少浪費健保資源。
頭家(嘉義市/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