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禪定境,在第一項「諸禪的開合」中,繼續介紹十門禪法的「互發不同」:
五、互發不同
「十門禪法」於修持中,因根機不同,其次第互發的情形也不同,比照「觀陰入界境」就可了解。(即觀十乘觀法:觀陰入界境、煩惱境、業相境、魔事境、禪定境、諸見境、觀上慢境、觀二乘境、觀菩薩境等)
以上,是解釋此十門禪法與《次第禪門》的差別。
第二項、十門禪引發的因緣
引發禪定的因緣,可分為:由眾生內在因緣而發起,與由諸佛外在因緣而發起兩種。
一、內因緣發─由眾生內具習因而發起
此項因緣,是以內在為「因」,加上外在的「緣」,所引發的禪定現象。《大涅槃經‧高貴德王菩薩品》卷二三(大十二‧七六○下)記載:「一切眾生,皆因兩種因緣,可獲得根本定。不管修(作意,意指修觀)或不修(不作意,意指修止),必定能夠獲得禪定。」
禪定的發起,因過去修習的不同,而引發禪定的現象也不一樣,如事修事發(有漏禪)等。禪法的修習,分:有漏、無漏、亦有漏亦無漏、非有漏非無漏。有漏即是「事發」;無漏即是「真理」,在二乘境中;亦有漏亦無漏,即是「兩兼」;非有漏非無漏,即是中道理,在菩薩境中。以上是名「內因緣發」也。
二、外因緣發─由諸佛賢聖所施法益而發起
又,雖然有過去修習的種子,加上現在修習的因緣,但須藉諸佛不可思議之力,方能顯發禪定。如心性地中,雖有往昔諸禪的種子,但須假止觀之雨,因緣成熟方可成就諸禪的枝葉果實。修習的次第或不次第,是因修禪的根機而定,隨人修禪的現象,佛是常普被的。
如《大智度論》記載(大二五‧六三上):「譬如水中蓮華,有生有熟,有水中未出者,若不得日光則不能開,佛亦如是。」又如《淨度經》說:「眾生自度耳,佛於其無〈所助〉益;淨度菩薩言:眾生若不聞佛十二部經,云何得度?」二言雖有不同,但皆說明佛於冥冥中加持之意,是名「外因緣發」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