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根據統計,九十三年台灣洗腎人口有四萬三千五百人,每年健保支出二百五十億元,用於支付洗腎費用。腎衰竭者未來一定須洗腎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透過針刺療法,為腎衰竭病患找尋另一線生機。目前八位慢性腎衰竭病患完成治療,一半病患腎功能有進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泌尿科醫師陳證文表示,台灣腎衰竭病患全球排名數一數二,這些人不僅需受洗腎之苦,健保在此部分的支出也很龐大。他希望結合中西醫,透過穴位針刺療法,提升病患肝功能。
陳證文以自創體針穴位針刺,搭配耳背相關穴位貼穴,兩者合併治療,臨床上採用抽血檢測血液尿素氮、血清肌酸酐數值。
目前有十多位慢性腎衰竭病患接受治療,其中有八人已完成療程,其中一位病患原本血液尿素氮為一百四十六、血清肌酸酐高達七點八,原本醫師已為其造好人工血管,準備洗腎,但病患一直抗拒。
後來醫師將其轉介,進行針刺療法,十次療程後,血液尿素氮、血清肌酸酐分別降為八十三點九、三點八,可以不須洗腎,再經過兩個月十次療程,又降至六十九點六、三點六,這是病患中成效最顯著者。另外,有三人腎功能也有進步、三人未惡化、一人變差。
陳證文表示,腎衰竭到了末期必須洗腎,但是洗腎費時,且伴隨感染隱憂,即使腎移植也可能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而針刺治療大幅降低病患痛苦,也節省不少健保資源。
他說,腎臟機能單位「腎元」有百分之九十未被利用,透過穴位針刺原理,可促進氣血循環,激發「怠惰」腎元功能,因而增加腎元通透性;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更多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