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北當代藝術館策畫的「結構巢」特展,即日起在台北捷運中山站地下書街,擺設兩件藝術裝置,不僅造型具未來感,又可觸摸、攀爬,甚至進入作品內部,具體示範形式美學、建築結構與民眾互動的可能性。
「結構巢」由台灣知名建築師洪大為與日本新銳建築師豐田啟介合作,加上六位交大建築研究所學生參與,製作兩座充滿未來感的「微型建築」裝置,造型除呼應捷運地下街快速流動的人潮,也著眼現代人與建築空間的互動與關聯,是介於建築與雕塑間,整合工程結構與美學造型的特殊展覽。
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說,作品採工業化塑膠為材料,以單一材料和極簡造形單元,並透過數位化的立體造型設計與精準的力學模擬,加上廉價的五金組件,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建築對「堅固」型結構、空間及量體的制式期待,取而代之以韌性結構與活性造型呈現。
豐田啟介說,兩件裝置不但具藝術性,且充分結合尖端數位學理設計,建築概念對地震頻繁的台灣與日本,可說是大膽又具應用前景的希望工程。
「結構巢」即日起至九月三十日,在台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B36、B37前方藝術廣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