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夏季高溫多濕,是各種皮膚病好發時節,尤其是溼疹;若夏日紫外線曝曬時間延長,未做好防曬,會出現雀斑、皺紋,甚至引發皮膚癌。醫師指出,溼疹是皮膚癌的表徵之一,若治療兩周未改善,應提高警覺。
一位七十八歲男性,近來因胯下搔癢、起疹,加上皮膚有脫屑、輕微疼痛,原本以為是溼疹問題,自行購買溼疹藥膏塗抹,但皮膚病變範圍卻變大,拖延一年多後到醫院門診檢查,皮膚切片後確定罹患皮膚癌。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醫師黃季怡指出,台灣地處亞熱帶,夏季高溫多濕,是細菌、黴菌滋生季節,常見各種皮膚病變,其中以溼疹最為常見,但溼疹症狀與某些皮膚癌造成的表徵類似,容易被民眾忽視。
根據統計,皮膚癌表徵為溼疹者,從病兆出現到確診時間,往往比其他表徵還長。但一般溼疹只要治療兩周就會改善,若未改善須切片檢驗。
另外,夏季紫外線強,也是皮膚癌致病主因。一名三十六歲男性,長期從事戶外工作,最近前額長出一突出白痣,切片檢查後同樣確定為皮膚癌。
黃季怡建議,避免在陽光最烈時段外出,若須接觸陽光,應做好防曬措施。若身上出現久不癒合的傷口、皮膚邊緣界線不明顯的腫塊,及突然長出或突然變大的皮膚腫塊,應就醫了解。
她也指出,皮膚癌症狀多樣,若早期發現,面積還不大時,可以外科手術切除或免開刀液態氮冷凍療法根除。
一旦皮膚癌進入晚期,就須施行大面積切除手術與皮膚移植,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做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