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學院30佛學院的一天之十二》藏經閣-圖書館

文/信慧 |2010.07.11
522觀看次
字級

有人曾說:「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圖書館關乎學生學習與研究的品質,對學校非常重要;對佛學院而言亦同。

以古代的名稱來說,圖書館便是「藏經閣」。以前的印刷術不像現代方便,佛經都要用抄寫的,甚為珍貴,因此許多寺院都會闢建「藏經閣」來保存這些得來不易的法寶。

寺院能有一座藏經閣就已不簡單,佛光山叢林學院有多達六座的圖書館 :英文佛學院、日文佛學院各有一個專屬的圖書館,收藏特殊需要的外文書籍;一座設置在男眾學部內;女眾學部院區則包括三座功能不同的圖書館。

研究館,位於禪堂二樓,有著解行並重的意涵,收有文史哲相關類書,如《二十五史》、《四庫全書》應有盡有,還有各類善本書、外文佛書,另外,鎮寺之寶《龍藏》和已成海內外孤本的《鐵眼藏》,皆收藏於此。電腦教室旁的第二圖書館,以世間學書籍為主,期刊也有百餘種,佛學類期刊占半數以上。

綜合圖書館,是女眾學部學生使用最頻繁的圖書館,收藏佛學專書和工具書,想翻閱難得一見的各家大藏經,不用苦苦尋覓設有「藏經閣」的寺院;無須哀哀拜託開放閱藏,只要從綜合圖書館架上伸手取書,就能展閱歷代收藏的重要佛教經典。

最讓人感動的是,館藏《高麗藏》是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以一部《大正藏》換來的;令人驚嘆的是,館內還有梵、巴、漢、藏等各種語文的大藏經版本。

由天下文化出版的《星雲大師談讀書》中,有一段撼動人心的敘述:「… …二十年前剛開創佛光山時,為添購圖書館的書冊,常以步行的方式來節省車資,以便買書,甚至少做一件衣褂、節省一頓餐費,也要把書買到。佛光山圖書管理的藏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累積起來。」

一冊一冊的書籍,得來何其不易!星雲大師透過圖書館對眾說法,慈惠長老親手設計的和風式圖書館,法音繚繞,館外青翠山色照眼,般若妙諦就蘊含其間。

「請問某學長在嗎?」「喔!他若不在圖書館,就是在往圖書館的路上。」這樣的對話在學院經常可以聽聞。

佩言同學覺得進圖書館像尋寶,也是修習靜定的好地方,心是否安靜,翻開一本書就知道:能好好地讀完一篇文章?還是匆匆瀏覽,十分鐘過去還不曉得自己要做什麼?

秋燕同學補充道,圖書館就是一張心的試紙,可以檢測當下心的安定程度有幾分;遂欣同學則喜歡拜讀星雲大師的著作,每逢有困惑時,翻閱大師的書,總可以在當中找到答案;有律同學表示在和式閱覽區盤坐閱讀,能安穩久坐,讀書境界自然不同,身心皆得自在;妙馨同學是研究館的常客,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特別能感受星雲大師為弟子儲備資糧的用心,更覺不能辜負師父和常住的栽培。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學習若以圖書館為圓心,那麼,要把實踐、體證作為半徑,才畫得出解行並重的圓形。

過去,叢林學院的圖書館打造了許多閃亮的心靈;現在,我們以法、以經典為切割輪,磨除心上的晦暗無明,讓智慧穿透內心;未來,更要成為人間的發光體,和大千世界的華光一同燦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