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如果不戒酒,容易轉化為肝性腦病變,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雙手操作能力變差,署立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許丁壬最近發現這種案例。
許丁壬表示,一名四十五歲溫姓患者,二十年前開始每晚要喝些酒才睡著,三年前診斷出「酒精性肝硬化」,還照喝不誤,最近騎車常頭暈、雙手遲緩跌倒,有次白天開車還撞到電線桿。他發現患者可能有輕微的肝性腦病變症狀,除給予藥物治療,也勸他盡量不要開車,以免誤己又傷人。
他說,B型、C型肝炎和酗酒,是肝硬化最主要原因,肝硬化可分代償良好(輕度)及代償不全(重度)兩類,輕度肝硬化患者外表幾乎看不出,沒黃疸、沒水腫和腹水,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當肝病嚴重,肝功能失去代償時,就會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即是「肝性腦病變」;輕者注意力不集中,雙手操作能力變差,臨機應變智商下降;嚴重者個性改變,易怒、有暴力傾向,最後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他說,台灣B肝多,酗酒人口也逐年增加,肝硬化病人不少,這些病患伴有輕微肝性腦病變,不容易靠儀器和抽血檢查出來,只能靠親友觀察,例如性格變化、日常生活動作異常等。
許丁壬建議,高危險群病人最好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做一次超音波檢查,配合腸胃肝膽科醫師指示用藥,避免高蛋白飲食,更忌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