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在布拉格落腳三天後,乘車到捷克西邊夙負盛名的溫泉城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怎奈之前離開布達佩斯前夕,內子一不留神在下榻的小旅館樓梯間摔倒,身體微恙,大夥兒決定縮短既定行程,早點打道回府讓她就醫,遂將到卡羅維瓦利的計畫取消(連帶也取消卡城之後租車遊南德巴伐利亞邦的行程)。
重整旅遊計畫後的第三天,我們從布拉格搭火車到南波希米亞的首府契斯凱布達札維(Ceske Budejovice)一日遊。
契斯凱布達札維位在伏爾塔瓦河和馬塞河(Malse)的交會處,頗有波希米亞的風情。我們花了兩個多鐘頭的時間,到達契城,從火車站前方,順著蘭諾瓦路(Lannova)前行,不消多久即可,走到居舊城中央位置的普傑米斯拉‧歐塔克二世廣場(Premysla Otakara II's Square),呈正方形的該廣場也是契城最主要的中心景點,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捷克最美麗的廣場。比較特別的是,廣場四周圍大樓紅褐色斜面樓頂分外搶眼,一樓底下則有騎樓做為穿廊,而騎樓在歐洲是很難得見到的建築式樣。其中最為顯眼的是位在東南一隅的市政廳,這座市政廳是受到波西米亞風格影響的文藝復興加巴洛克式建築,它的樓頂有三個洋蔥形的圓塔,正門中間並分立四座雕像,分別象徵公平、勇氣、智慧、謹慎四種美德。
普傑米斯拉廣場正中央有一座參孫馴獅噴泉雕像,這座巴洛克式的噴泉雕像取材自《聖經》故事,水源則汲引自伏爾塔瓦河的河水,廣場和噴泉因此成了契城的地標。如果要全景俯瞰這座美麗的廣場,最好登上高七二‧二五米的黑塔。從蘭諾瓦路一路行來,在近廣場之前右方即可看到這座黑塔,黑塔係因其色黑而得名,裡頭置有五口大鐘,推測是做為報時之用。為了取得全景的鏡頭,小女和我爬上頂端的瞭望台,這個景的確不能錯過。緊鄰黑塔的旁邊是巴洛克式的聖尼可拉教堂,教堂不大(這倒符合契斯凱布達札維小城的規模),我們順便入內參觀,中午時分,裡頭不見半個人影;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門樓內置有一座偌大的管風琴。
契斯凱布達札維被河流包圍的舊城可以說非常的迷你,很適合閒逛。遊客多半集中在廣場四周圍的商店,波希米亞式的騎樓,正好可以做為遊客遮擋七月日曬的穿廊,來來往往,好不熱絡。然而,走出這座廣場再往旁邊的街巷穿梭,你才能真正嗅到波希米亞般的城鎮風味。契斯卡街(Ceska)和龐斯卡街(Panska)就是其中兩條最具波希米亞風的街道,我們依著地圖按圖索驥給它們繞了一圈,發現這些屋子的立面都著上鮮豔的色彩,很是醒目。後來往南邊漫步到河畔,驚覺這裡已沒任何遊客,大夥兒於是就近選了一家咖啡館稍事休憩,邊喝飲料邊欣賞這仲夏河景。
若從布拉格搭火車前來,契斯凱布達札維這座小城極適合做一日遊(其實只有半日),當天即可來回;對國外觀光客來說,由於它的知名度並不如首都布拉格或溫泉城卡羅維瓦利(每年六、七月還以國際影展做為號召),所以來此一遊的遊客不會太多,不會有那種人山人海的感覺,在此漫步頗為自在,而這一點,布拉格就比不上了。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