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山散記

文與圖/凌性傑 |2010.07.05
620觀看次
字級



之一、植有九重葛的院落

闊別十多年,高中同學V與我相約,一起去看葉老師。本來想請葉老師去吃大餐,在高樓俯瞰港都夜色。後來葉老師在電話裡告訴我,不如到她月光山的家中住一夜,體驗一下鄉居生活。

我從台北搭高鐵南下,V開著敞篷跑車來接我。那麼久的時間不見,經歷過許多的變遷,面貌與身形也與從前大不相同,我們仍是一眼就認出對方。按照約好的時間,一起去市區把葉老師接上車。二○○二年退休以後,葉老師有大半時間都住在月光山。她與師丈在兒女都離巢之際,享受著風煙俱淨的閒適生活。近來為了籌備女兒的婚事,日子才多了一些忙碌。V非常俐落的轉動方向盤,一邊與老師聊天,在10號快速道路上交換這些年來的人生轉變。V聲音還是一樣溫柔,往事迎面而來,車窗外的風景一瞬即逝。我瞥見老家附近,義大世界的摩天輪已經開始轉動。時速八十公里,我們從過去來到現在,從市廛進入鄉間。天色陰灰,廣袤的田野在山林與河流之間綿延。

下了快速道路,就是旗山跟美濃了。

鄉間小路上,車速放慢,迆邐前進,長長的月光山隧道那頭便是杉林鄉。月光山是美濃與杉林鄉的交界,雙峰山、人頭山、旗尾山與之相連,有如蒼綠的城壁。這些山脈既是屏障,也是依靠與護衛。葉老師說起二○○九年的八八風災,暴雨沖刷之下,道路毀壞,河床上與路面盡是漂流木。一直要到好幾個月後,此處的山水才重新定位。老師的家座落在山坡上,八戶人家成為一個小型社區。我們抵達時,社區門口有軟枝黃蟬盛開,以及一隻凶悍的小黑狗。這裡每一戶都是白牆斜頂,屋瓦或黑或紅,家戶之間並無小門牆,只有花與樹扶疏。

植有九重葛的院落,就是葉老師的家。師丈開車過來與我們會合,那時雲漸漸散開,傍晚的天光斜斜的照拂下來。我逆光看著九重葛,翠葉紅花競茂爭榮,在寂靜的山間兀自美麗。南台灣鄉間,許多住家喜歡種植九重葛,作為牆飾或綠籬皆甚合適。此係紫茉莉科多年生蔓性花木,又稱三角梅、刺仔花,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引進台灣大約已有百年。我望著花景燦爛,不覺出神。不遠處的黑板樹粗枝大葉昂然挺立,與九重葛若有似無的呼應。

我說,真無法想像自己退休後的生活,但能夠這樣擁有一處靜謐的居宅庭園,就應該非常幸福了吧。那時老師與師丈笑著說,從前都不知道:養一棵樹、種幾朵花、植一片草坪,要花那麼多錢哪。

之二、昨日遙遙

到美濃鎮上吃過晚餐回到月光山,沒有電視與音響干擾,我跟V異口同聲說好幸運能夠遇見這麼好的老師。當老師說以我們為榮的時候,師丈突然開口表示,師生這樣互誇實在太那個了。我們只是從未想過,多年後會如此重聚。在當年,葉老師總包容我的桀驁不馴與任性,支持我去追尋那近乎夢幻的一切,在文學裡找到真實的自己。不管時間把我們磨蝕得多黯淡,V和我一談起夢想的時候,總是神情睥睨的。

這一切都要追溯到葉老師教我國文的那一年。在高中校園裡,她從未用學業成績論斷我們,也從未用世俗的價值觀拘束我們。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護衛著我們的青春,照看我們的成長。V彼時有許多感情困擾,在作文簿裡放膽訴說那些不被社會喜歡的愛,老師只以一貫爽朗的文字回應著,要勇敢。我則是為了社團與寫作,犧牲了學業成績。留級重讀的我,沒有任何理由埋怨。老師支持我的所做所為,讓我擁有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自信。那自信,或許是因為知道了自己的侷限,才更能從限制中發展自我,實踐太過奢侈的理想。我始終覺得幸運,這挫折壓抑了驕傲,擦亮了單調的靈魂。

攝影家森山大道說:「青春歲月總是伴隨著略帶刺痛的觸感。」在這樣的情境中,「期待與失望日夜瞬息交錯,如同被丟進無法掌握的迷宮。」不知道是怎樣的因緣,我終於相信,人生並不是只有一種走法。我從青春迷宮中慢慢的摸出一條道路,終於過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然而,在人生的這座迷宮中,我還是無法像葉老師那樣淡然且篤定。長談以至夜深,老師唯一操煩的就是兒女的終身與事業了。其實也不是太操煩,老師關心卻不罣礙,一如我當年認識的她。

那一夜,V與我隔榻而眠。山間的蟲蛩、林間的風聲,全都鑽進我的夢中。V等待的幸福,就是和所愛的人走進禮堂。我讀著V的日記,那不被祝福的愛情在鋼筆字跡中偶有漫漶。V說為了愛情,身心俱疲了。我回想起,當年說要嫁給我的人,也曾經與我做過同樣的夢哪。我們想像的美好,就像老師與師丈那樣,在世界上有個安穩的家。

醒來的時候,早餐桌上已經有了咖啡香。用過了早餐,在晨光中跟老師、師丈道別,昨天好似在發光。V駕車帶我離開月光山的時候,或許還記得昨天,只是昨天已經好遙遠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