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心事】不畏浮雲遮望眼

羅秀美 |2010.07.05
3735觀看次
字級

「不畏浮雲遮望眼」,典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詩人寫道,飛來峰上聳立著高大的寶塔,我聽聞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不怕會有浮雲遮住望遠的視線,只因人已站在山的最高峰了。

此詩為王安石三十歲時的作品。宋皇祐二年(一○五○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江南登臨飛來峰寫下此詩。

時當王安石初涉宦海,年少氣盛的他氣概不凡,他攀登飛來峰以抒發胸中之塊壘、聊寄壯懷於一端。

王安石在鄞縣就職時曾進行改革,他的積極任事,受到百姓歡迎,卻遭到守舊官吏的阻撓。但年輕氣盛的王安石不畏人言,敢於革新,〈登飛來峰〉便是這種豪情之反映,藉登高望遠以呈露他高瞻遠矚的襟懷。

詩首二句寫出飛來峰和千尋塔的樣貌。詩人登上飛來峰後,視野為之寬闊,胸襟為之廣大。再登上千尋塔後,詩人在聽聞雞鳴之際,看見冉冉紅日升起。

飛來峰已高陡險峻,在此高峰之上竟還有千尋寶塔,可見詩人位置之高。山已高、塔更高,所見之遠自不待言,頗有睥睨天下之姿。

雞鳴與日出本為日常生活習見之現象,但在古代詩歌中往往被添上神話色彩。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即有「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樣的詩句;在孟浩然的〈天台〉一詩中,更有「雞鳴見日出,常與仙人會」的美妙的奇想。熟讀詩文的王安石,登高遠眺之際,難免不想起許多古代關於海日天雞的故事,進而浮想連翩。

詩末二句,詩人登高望遠,卻不擔心視線為白雲所遮蔽,只因已置身高處。此二句深富哲理,乃宋詩「理趣」特色之典型呈現。其中「不畏浮雲遮望眼」是此詩的詩眼,更是千古名句。

「浮雲」暗指姦佞小人,典出漢代陸賈《新語》:「邪臣蔽賢,猶浮雲之障白日也。」整句詩也化用了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之意而反用之。可見,「浮雲」喻為阻隔之物,意即小人瑣碎紛雜的閒言。

「不畏」則是此詩的關鍵詞,它表達了王安石堅定執著的態度││浮雲無法擾亂他的心志。「只緣身在最高層」,更象徵了王安石對自我人生之高度期許。可見其抱負之不凡,千百年後,依然鏗鏘有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