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除了美國勢力覬覦東歐,不斷茁壯的中國勢力即將跨越多瑙河。對於在歐洲邊緣掙扎的國家而言,富有的中國已成為一座輝耀的經濟燈塔,歐盟如果不趕緊整頓內務,歐盟大門外的東歐諸國將逐漸向中國靠攏。
布魯塞爾的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主任霍爾斯日前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資金雄厚的中國,正向坐困愁城的東歐猛拋媚眼。中國的著眼點不外乎是商業利益,但相隨而來的資金支援,仍讓財政拮据的東歐心動異常。
金融危機加速了中國的經濟外交攻勢,中國政府也利用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國與新歐洲夥伴之間日益擴大的關係。希臘政府六月宣布,與中國達成一項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中國將在希臘建造新貨櫃碼頭和機場,並參與其造船業務。
許多中國公司也簽約進駐索菲亞經濟特區,保加利亞的中間偏右新政府顯然樂於爭取更多中國資金,以彌補西方日益縮減的投資。
霍爾斯說,中國把東歐視為重要的經濟橋頭堡,商務部已為新的加工中心制定深入東歐的指導方針,可因此規避歐盟的貿易限制。東歐發展中國家都樂見中國把注意力從亞洲、非洲轉移到東歐,特別是流通、營建、公共服務等領域。
商業關係的密切交流無疑能產生重要的政治影響,歐盟要凝聚對華一致的政策,可能因東歐向中國的靠攏而遭破壞。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二○○九年訪問歐洲期間,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官員都曾向他保證,兩國最終加入歐盟後,對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也「有利」,實際上雙方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立場更加接近。歐盟決策過程中複雜討論與連鎖關係,將拖慢歐盟的保護措施,並限制其在人權問題上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