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巫茲拉」(vuvuzela)為今年的世足賽製造很多惱人的噪音,也成就了一個商業神話,但生產巫巫茲拉的中國製造商並沒有因此賺翻。浙江寧海西店盈吉塑料文具廠的老闆鄔奕君倒是獲得一個啟示:沒有研發與設計的低附加價值加工業,是沒有明天的。
據新華社報導,鄔奕君是一個球迷,他的工廠生產各種讓球迷用來助威的用品。他向新華社記者出示了他二○○一的設計圖紙,自稱是本屆世界盃巫巫茲拉商業化之父。
他二○○一年上網看到一幅黑人載歌載舞的非洲漫畫,從黑人手上拿著的竹製喇叭獲得靈感,於是繪製圖紙,花七天時間做好模具,但這款產品拿到各式展覽會上卻乏人問津。所幸二○○六年德國世界盃時,這款喇叭賣掉了三十萬個。
到了去年八月,一個非洲商人通過阿里巴巴網找到他,談妥三元人民幣一個,訂做一千個試銷。鄔奕君說:「那應該是賣到本屆世界盃的第一批塑料巫巫茲拉,也是我『唯一』有利潤的一筆訂單。」
今年一月,訂單爆炸性增長。到四月底,他的工廠生產了一百萬隻巫巫茲拉。不過,鄔奕君無力應付鋪天蓋地而來的訂單,只好把訂單分散到廣東汕頭規模更大的玩具廠。由於它模仿起來很容易,開模具十天就夠,很快的,中國許多工廠都加足馬力生產巫巫茲拉。
一支長度六十公分的巫巫茲拉在中國的出廠價是零點三美元,約合人民幣二元。但來自南非的貿易商告訴鄔奕君,這款噪音喇叭在南非世界盃賽場上竟遇上大搶購,售價高達六十南非蘭德,約合人民幣五十四元!
可是,「廠家一多,貿易商就開始壓價,最後中國這個產品的不管怎麼賣,基本上就只能賣零點三美元。」鄔奕君說:「每個巫巫茲拉我賺一毛錢,工人賺一毛錢。加班加了大半年,等到退稅下來,我只賺十萬元人民幣。」
據統計,中國出口的巫巫茲拉產值在二千萬美元左右,利潤率百分之五,製造商和工人分得的利益實際少得可憐。因為,巫巫茲拉雖靠中國企業的靈感走紅世界盃,他們卻無法掌握國際定價權;最大的問題,仍在於製造業的研發和市場開發欠缺規模與系統,少了市場研究的洞察力,最終也就缺乏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