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浪標準因地而異 學者籲建立氣候預警系統

羅智華 |2010.07.02
1202觀看次
字級

接連好幾天的艷陽高照,讓人熱得直冒汗,相信大家都感受到「夏天來了」的氣候型態。事實上,不只台灣熱呼呼,就連國外也一樣,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助理教授彭啟明從今年三到五月的氣溫統計發現,這段期間的全球均溫是百年來最高溫,比過去均溫高出了0.41度,寫下歷史高溫新紀錄,他預測今年夏天會比往年來得長、溫度也高些,民眾要防範熱浪來襲,以免中暑。

為何今年夏天會比往年來得長呢?彭啟明表示,隨著東太平洋海水漸漸趨於中性,使得今年上半年的聖嬰現象已逐漸進入尾聲,國外不少氣候專家都預測接下來可能會形成「反聖嬰」現象,若真是如此,反聖嬰現象將讓四季更分明,而使得夏季高溫更趨明顯,而從連月來的氣溫統計來看,的確呈現出愈來愈熱趨勢,若照這種的情況發展下去,有可能導致今年亞洲地區出現超長夏天與超高溫,炎炎夏日的氣候有可能一直持續到秋天。

所謂「防患於未然」,彭啟明表示,面對愈來愈熱的夏季高溫,首要之務就是要因應「熱浪」來襲。他說,對身處亞熱帶的台灣民眾來說,以往我們較常聽到有遊民在寒流報到的冷冬裡凍死在街頭,因此讓人容易忽略熱浪的威力。事實上,若從氣候變化角度來看,無論是熱天還是冷冬,人體都需要經過調適才能因應,突如其來的溫度變化都容易讓人受不了。

「熱浪的定義會因地區而異,不能以統一標準來概括全部,」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曾鴻陽表示,就大氣科學領域來說,熱浪的定義是指夏季氣溫高到一個溫度時,所常見的氣候狀況,如果以人體實際感受來比喻,就是當我們在室內打開電風扇時,卻感受到吹過來的風是熱呼呼的,此時就意味著外界溫度已經高於我們所能適應的溫度,這就是所謂的「熱浪」。

曾鴻陽強調,由於每個國家的緯度和氣候型態都不盡相同,因此「熱浪」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統一溫度,而是因地區而異。例如,同樣是30度,對溫帶地區民眾來說可能已經是「熱到汗如雨下」的炎熱高溫,但對習慣太大陽的非洲人民來說,卻可能是「乾爽宜人」的舒適氣候,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彭啟明表示,熱浪是形容氣候炎熱的現象,標準會因地區的溼度及溫度而有差異,像是法國2003年就有熱浪來襲,造成一萬八千多人因受不了高溫而熱死,當時平均溫度約為32度,在熱帶地區看來可能稀鬆平常,但對歐洲民眾而言則已經是難以承受的火熱夏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