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需不需要接受嗓音治療,其實與個人的需求有關,設有嗓音專科的耳鼻喉科開業醫師楊光榮表示,有些人雖然嗓子已經破了,但對於生活、社交的影響不大,就未必急著治療;但對有些以嗓音為職業的人來說,若音調、音色略失過去水準,就需要早點接受治療。
然而,有哪些警訊可提醒我們,嗓音可能出了問題?楊光榮提出下列三個重點觀察方向:
一、音量、音調、音色與過去相比明顯變差,持續超過兩周:「音量」的異常是指大、小聲無法如願控制;「音調」的異常是指聲音的範圍,變得比過去小,通常是高音上不去;「音色」的異常是聲音變得黯沉、有雜音。
二、聲音變得容易疲勞:比如原本可輕鬆講話一小時,現在講了半小時之後,就感覺聲音變得很緊、不舒服。
三、使用聲帶時會痛:有些時候與感冒等病毒感染有關,然而也可能是聲帶受損所致,因此若連講話都有痛感,不宜輕忽、應盡快就醫。
如果有以上的症狀,楊光榮建議仍應及時就診,否則拖延愈久、嗓音復原的狀況愈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