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釣詩心】學問之道

琹涵 |2010.06.25
749觀看次
字級

朋友在文章裡寫了一段話:「學問之道,最怕自滿,唯有謙虛乃能受益。」覺得話語雖然平常,卻也是經驗之談。

年少時的我們恐怕未必能明白這些,往往急於表現,迫切希望得到關注和喝采。然而,就怕得意忘形,不只傷了別人而不自知,也極易招來忌恨,讓自己在學習的路上受到阻礙,而不能得到更多的進步、更大的發展。

長輩時時告誡我們:「成熟的稻子向下低。」也無非是提醒我們謙虛的重要。長大以後,經歷了許多事,也逐漸明白「滿招損,謙受益」的涵義。獨木難支大廈,有太多的事需要群策群力,人際關係益發顯得重要。樹敵,是不智的,如何受人歡迎?是當務之急。在一個團體裡,我們常能很快的發現:謙虛的人,讓人喜歡;驕傲自大,惹人厭惡。

因為謙虛,自知不足,願意常向別人請益,也讓自己多有學習。何況,在這個世界上,比我們優秀傑出的人多太多了,所謂「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如果我們居然自得意滿,那和井底之蛙,以管窺天,又有什麼不同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而我們還不是那最出色的一個呢,又有什麼好誇耀得意的呢?曾讀過大詩人陸游的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裡說的是:古人做學問從來都是竭盡心力,年輕時下了苦功,努力打好基礎,老來才能有所成就。然而,從書本上學來的畢竟覺得淺顯,一定要親自去觀察實踐,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果然,讀書是要下工夫的,我相信「功不唐捐」,所有努力過的,才真正是屬於自己擁有的。

讓我們時時懷著謙虛的心,在學問的路上日求精進,也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並學習做人的道理,有朝一日,當有機會為國家所用,也一定能交出亮麗的成績,造福人群社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