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現存最完善的宮殿—紫霄宮,建於宋宣和年間,又名為「紫霄元聖宮」、「太玄紫霄宮」,建築面積八千五百餘平方公尺,整體建築憑藉山勢,採取「欲揚先抑、先疏後密、首尾呼應」的手法建成,殿堂樓閣鱗次櫛比,紅牆翠瓦宏大壯觀,遠遠望去威嚴肅穆,亟具皇家道場的氣派。
紫霄宮目前為武當山道教協會的所在地,也是當地道教活動最活躍的中心,其中紫霄大殿常舉行道家法會,正中供奉真武大帝神像,高四點八公尺,為明代泥塑彩繪貼金,身著帝服,雙手捧圭,莊嚴地端坐寶座,是武當山現存最大的泥塑雕像;大殿內屋頂的古典彩繪也深具藝術價值。
紫霄宮內大殿左神龕中,供奉著一尊明末清初紙糊貼金的真武大帝神像,高約一公尺,神像的表情自若,衣褶清晰線條流暢,製作手法融合紙糊、雕塑、貼金、彩繪等工藝,神像歷經百年歲月,不但表面沒有脫落,內部也沒有絲毫損傷與蟲蛀現象,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紙糊神像」。
在紫霄大殿後的崇台上為「父母殿」,殿內神龕中央供奉真武大帝的父母明真大帝與善勝皇后,左右則是供奉觀音菩薩、送子娘娘、三霄娘娘等,是昔日信徒祈求兒女的地方,因此又有「百子堂」的別稱。
一九三一年中國賀龍將軍率軍駐札武當山,將軍的臥室與辦公室就設在父母殿,因此殿內至今還保存賀將軍當時用過的辦公桌椅、床鋪等物件。
紫霄宮還有許多奇景,像是終年甘泉不涸的「龜脖吐水」,相傳此龜是偷吃了真武大帝的仙物,被懲罰在紫霄宮後吐水;在紫霄大殿前有一圓形「日池」,民眾若在此觀魚,將會發現會轉換黑、青、紅、黃、白等色的「五色魚」,相傳是織女為真武大帝祝壽時,以繡花針所變的禮物。
武當山有「十道九醫」之說,在紫霄宮常有醫術高明的道醫坐診,為遊客看病除疾,在「福壽殿」更供奉有藥王、壽星等神明,殿內展示各種中醫藥草及煉丹經典,另陳列有古時道教服飾與器物,是民眾深入道家生活的絕佳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