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夏至,自九十四年起由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的「夏至關燈一小時」活動,今年不再辦,因為許多縣市與社區已自發辦理相關活動,甚至每天落實。
其實,「夏至關燈一小時」活動去年只有十個縣市響應,沒響應的縣市有些是每天中午關燈一小時,平日就做,沒必要在夏至做,還有非縣市表示,用電不比都會區,效果不明顯,所以不參加。
夏至關燈一小時,的確只有象徵意義,許多縣市強調,在日常生活落實,才能真正節能減碳,但這些縣市又做了什麼活動或宣導,來促進生活的省電節能?
有些縣市表示不知道有「夏至關燈」活動,但以後考慮跟進。不知道是有可能的,畢竟荒野保護協會只是小小的民間團體,可能因相關資訊不足,能發揮的力量有限。
考慮以後跟進,表示這些縣市肯定這項活動,那麼有沒有可能由中央政府推動?不僅於此,為了避免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應該不只是夏至,而應考慮擴大舉辦。
譬如以前台灣實施過的「日光節約」,為何如今不再?據英國研究顯示,實施日光節約,將時鐘提前一小時,每年可減碳五十萬噸。日光節約可減少用電量,進而使廢氣排放減少,減碳五十萬噸,相當於減少二十萬輛汽車上路。
英國人覺得夏天日光節約還不夠,「十點十分減碳活動」組織正在推動全年實施,已提交國會討論,「他山之石」值得學習,台灣是否應該跟進?
喬建明(屏東市/衛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