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應隨科技發展修正…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 |2010.06.22
772觀看次
字級

網路發達  民眾習慣網拍或換物品  耳溫槍、棉花棒非禁藥  促進再流通  符合節能減碳

有民眾上網拍賣或交換耳溫槍、棉花棒等醫療器材,被衛生單位開罰,我不解,用不完或二手物品再流通,正符合馬政府的節能減碳政策,為什麼要被罰?

雖然說,這是為了杜絕在網路上販售醫療產品的非法業者,然而從被檢舉者的網頁和交易資料,難道無法判定是民眾自行私下交換或出脫剩餘用品,還是專業非法賣家?如果是二手商品交換或出脫,交易量肯定小且唯一次性(一項產品最多只會交易一兩次),不會大量而頻繁的交易,照理說,要剔除民眾僅是交換剩餘物資或二手商品,並不困難。

也許是公務員秉持依法行政精神,認為無論是民眾交換物資,還是非法廠商兜售都是違法,就該開罰;可是也讓人質疑,會不會是上網抓非法販售醫療產品,比起取締地下電台、流動夜市非法賣藥容易許多,加上有心民眾投入檢舉工作,更讓執法輕鬆。

若真是如此,恐怕是不合時宜的法令應該修正,而非要民眾配合老舊的法令。

網路發展到今近二十年,一般人已習慣透過網路尋找便宜商品、二手商品節約物資與開銷,是庶民生活智慧。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透過網路找到交換商品的人,就和過去人們透過人際網絡,打聽誰有需要什麼東西,再進行交換的本質相同,法令必須配合科技造成的人際互動變化修正才對。

再不然,政府也可指定相關單位,建立販售、交換醫療用品的網站,或開放給國內幾大拍賣網站設立專區,登錄時強制告知相關法律,讓民眾得以在此安全的交換醫療器材或剩餘物資。

如果相關單位明知有這種市場需求,而大多數民眾真的不是故意違法,卻不幫忙解套,反而什麼都不做,等著專業檢舉達人找小民下手,坑殺節約資源、拿剩下物資交換減少開支或補貼家用的小民,豈不是不教而殺?

政府對醫療資源幾近不合理嚴格控管,看似為了管制醫療器材、產品的流通,其實真正受保障的是醫院、醫療產品通路,也就是保護財團而罔顧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有這樣的執法官員,不懂法律的百姓處境,實在令人唏噓。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