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未來的設計會逐漸走向「綠色設計」。
美國《時代》雜誌(Time)曾在「綠色設計100」一文中提到:「無論是基於消費者的需求,還是對社會責任的重視,近來各個設計領域和環保概念的結合,可說是空前密切。」
什麼是綠色設計?據《綠色設計》書中提到:綠色設計是一種以「可回收、低污染與節省資源消耗」為主要概念的設計方式;設計師在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規畫及設計產品,並使該產品之廢棄物能夠回收、再生且加以利用。
我們的生命與地球的生態息息相關,新一代設計者對未來設計的產品,也需要以綠色環保為前提,不只便利人群,更使資源不再浪費。
作品名稱:
西岸狂奔 
RUN!
AROUND THE WEST
設計者:張乃方、林鈺芳、翁鳳雯
學歷: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夜間部
商業設計系
設計理念:
團隊三人熱愛攝影和旅行,決定將聊天時提過的沿著台灣海岸線拍攝,做為大四畢業專題的方向。
經過環島勘查,考慮時間限制與路程往返,決定以台中為出發點,將範圍鎖定在西海岸,主題切入點為西部特有沙質海岸所形成的沿海自然濕地,並將附近的漁港人文作為第二拍攝目標。
這本旅行攝影集作品,搭配設計相關紀錄CD、掛曆、桌曆、卡片、筆記書等一系列周邊產品,讓大家去發掘台灣西部的海岸風情。
台灣沿岸濕地和漁港多數有著密切的生態連結,一行三人從夏末拍攝到東北季風盛行的冬季,造訪了包括有國際級、國家級、地方級和未定濕地等十四處海岸自然濕地。
從全國性到偏遠地區共十六座漁港,經歷了無數次的迷路、烈日炙曬、迷濛霧氣、狂風襲擊、陰冷凍寒、誤闖私人屬地的驚恐,海巡署持槍關切拍攝的目的。
經過一番奔走,三人團隊終於圓滿呈現畢業作品,並將攝影作品中的元素,設計成系列實用的生活商品(見右圖),讓台灣各地的美景及人情味,能和大家分享。
作品名稱:

瞬間
設計者:陳亭瑜
學歷:和春技術學院
商品設計系
設計理念:
燈能照明,能傳遞給人溫暖,它就像一種發光發熱的生命體。設計者給燈一種生命感,讓它與人產生互動,給予燈生命象徵的可能性。
此款設計作品,不像市面上的燈,只是普通的按鈕或開關;設計出感應式開關,除了更方便使用,還能與人產生近距離的互動。
外觀設計,是以蒲公英為概念作為發想,人們看見蒲公英,就會想對著它吹氣,而此設計的感應式開關,就是利用人的吹氣來開燈與熄燈。
每一根蒲公英的種子,都是用光纖作為材料,一支支用手工做出來,利用光纖吸光傳導的特性,選擇光纖來設計出蒲公英的形體;此燈的設計是做為床頭燈使用,因為光線的呈現是放射狀,不是凝聚起來的光線,所以不能做為照明燈使用。
當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飛揚的那一瞬間,就像生命的律動和傳承,那一刻,它盡情的展現生命無限的光明與燦爛。
作品名稱:

逃生‧船椅
FloodyBuddy
設計者:段威任
學歷:台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產品組
設計理念:
全球暖化導致天氣劇烈變化,極端降雨的現象頻傳,聯合國指出極端氣候頻率強度在未來還會增加;針對這個現象,我們需要及時做好準備,家中若有逃生的工具,就能應急。
FloodyBuddy逃生‧船椅的概念,是讓平常家中的家具,在緊急時刻也能轉變為救生船;椅背為船身造型,讓椅子翻下來後,可以當作船體,椅腳拔下來後,就可以變化為船槳;讓人遇到水災時,能迅速的轉變產品的型態,做為逃生的工具。
作品名稱:
快樂的城市樹
設計者:林哲全、羅紫綾、唐千喻、
蔡競慧、李偉鈴、陳思澐
學歷: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系
設計理念:
以環保繪本推廣企畫書,創造以LOHAS為範例的綠生活。
台灣是屬於全球氣候劇烈變遷下的高度危險群,很有可能會成為氣候難民,遭受苦難風波的會是未來的孩子。氣溫會持續上升或是停頓,或因為大家致力過著永續環保的生活,使情勢產生大逆轉,很不願意看見電影中《2012》的情節真正發生,抑或是目賭《±2℃》中那岌岌可危的美麗大地和生物消失。
把綠帶進生活,把大自然的平和帶進心中,那麼人們心中的奇樂地,就不會在遙遠的一方,而會是踩在我們腳下的大地;這個生活的方式,就像拿著種子四處栽種一樣,只要有了開始,付出一份心力,這股動力就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