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秀作品 綠色驚豔 (6)
人類生存在大自然中,受大自然的庇護與供給,也從大自然中汲取許多的靈感,而獲得生命的啟發。
新一代設計師們,總是思考要如何超越過去,與探索未來能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的事物。《設計 讓世界看見芬蘭》的作者←翠珊曾說,北歐設計究竟美在哪裡?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從生活的需要而出發的設計,以及讓生活裡的平凡事物變美麗的態度。的確,這是值得新一代設計師們,對於未來產品的設計需要思考及省思的課題。
本版是提供年輕設計師一個展示作品和創意的平台,可以是設計科系學生作品,可以是網路創業的素人設計師,也可以是純興趣的玩家設計師,只要作品的素質夠佳,設計感十足,能應用、美化於生活,即是我們需要的素材。
作品名稱:心森活.新生活
設計者:陳意如、楊雯戎
學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木材科學與設計系
設計理念:
人生總是不斷的面對挑戰,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在迷惘煩躁的情緒下,往往會忘了當初心靈最深處的心聲,此時更應該為自己保留一塊放鬆心靈的地方,適當的解放壓力。
珍惜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不需多餘的人造加工品點綴,從最樸實的材質中,從心開始體會每一個不同靈魂的新生活。
「心森活‧新生活」這件作品,藉由簡單的理念,將惜福的心寄託在富含濃厚文化氣息的產品中,傳達給每一位使用者,搭配原始的海底藻類珪藻土、竹材和木材,衍生出「畫春羽」竹材精油紓壓飾品、「唐風香」木製薰香爐、四季圖騰陶杯等多樣化產品。
木製薰香爐外型簡約典雅,木材溫潤的質感更別具風味,整體圓潤大器的線條,皆取自於唐代元素,造型是融合升官福氣的官帽及人打坐的姿態;竹材飾品是運用唐代常見的四季花卉圖飾,及成雙成對的鴛鴦圖紋,加上珪藻土強勁的吸水及調節溼度功能,將精油結合在飾品上,讓人能紓壓且擁有好心情。
陶杯樸實的海棠葉造型,獨特古意,杯身鑲嵌四季花朵更富詩意,另外添加珪藻土於鑲嵌處,能吸收冰水滲出的水珠,達到隔熱的效果,實用性十足。
簡單樸實的產品,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讓自己放鬆的角落,並珍惜現有的一切,相信「知足」就是最大的財富。
作品名稱:方中摺圓
設計者:謝昀霖、吳峻豪
學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
設計理念:
本產品為符合環保概念的行動休閒桌,創作靈感來自美濃的油紙傘,功能和外型上擷取油紙傘的結構特性,轉化為桌面與桌身桿件,在開合過程中,如油紙傘般展開,使產品富有文化特色及趣味性。
紙傘在美濃傳統的寓意是吉祥,「傘」字,是一個傘形撐著四個人,開傘具有歡迎客人的含意,「圓」有「緣分」、「圓滿」的象徵,當朋友來做客時,一同使用傘桌,享受團圓的氣氛。
因此,油紙傘除了能代表客家人的生活與精神外,也象徵著客家人的歷史與文化。這項產品將台灣的文化特色,及收納、環保、攜帶等機能元素融為一體。
而客家人簡樸、不浪費的精神,也融入產品中,桌身由數支可替換的竹桿構成,獨立模組化的設計,每支桿件皆可獨立拆裝,如有毀壞損傷,只需替換損壞部分,無需全部更換,如此便可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整體產品是生態材料之竹材與鋁合金的結合,產品輕量化,收合後方便攜帶,採用模組化套件生產的設計,使桌身桿件易於維修更換,DIY的設計,除了降低人力及運送成本外,更增添產品與人的互動性。
作品名稱:心台灣餐具組
設計者:連國輝
學歷: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設計理念:
日用與工業用陶瓷,曾經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必需用品,隨著塑膠業興起,塑膠曾一度被廣泛運用於生活中,塑膠用品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便利性,然而,隨著地球的氣候改變,人們對環保議題日趨重視。時至今日,綠色有機、健康自然的生活型態,已逐漸成為新生活的顯學。
這項產品是運用台灣鶯歌的陶瓷產業來連結過渡中的概念,擷取工業用陶瓷「電器插頭」的外觀形式,轉化為飲食生活裡的小器具││「調味料罐」與「水果小叉」,讓「食」的台灣和「科技」的台灣彼此融合。
當人們拔起叉子,享用水果時,同時提醒消費者在生活中要懂得節能;當人們為美好的飲食,撒下喜愛的調味料時,也希望無形的電力能夠轉化為能量,供給人們身體之所需。
作品名稱:光積木Light Cube
設計者:黃于音
學歷:實踐大學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研究所
設計理念:
此產品是利用光的三原色紅、綠、藍(RGB),作為一個設計的出發點,在人們和光積木的互動中,利用光的反射、混色等特性,堆疊成不同形式,讓光積木能夠呈現出多樣變化的風貌。
此產品共有六十四塊積木,以不同透光度的材質來處理表面,增加排列組合的可能性及多樣性,也可隨著心情氛圍的隨意組裝,調整空間中色彩的變化比例。
這樣的光積木產品,可以讓孩子從玩積木遊戲的過程中,了解光的特性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