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七日,中國高中聯考首日,龔桂花抱著身穿校服的兒子小勇,走進廣州市第三中學的考場門口。患有先天性「脆骨症」的小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每天都由母親抱著到學校就讀。母子倆走進考場那堅強而燦爛的笑容,被定格在報紙的封面圖片上,感動了無數廣州市民,人們稱他們是聯考期間「最感人」的瞬間。
《廣州日報》報導,小勇就讀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在校門口擺了十幾年報攤的江姨說:「我識得他媽!附近的街坊都識得她!沒有一個不讚她了不起的!」三年來,江姨每天都看著龔桂花抱兒子上學、放學,「真是風雨無阻,有時候下大雨,媽媽要抱住兒子、身上的包包和兒子的書包,還得撐傘,那場面我看了都覺得心酸。」但印象中,母子倆從來沒有遲到過一次。
報導指出,龔桂花的家在騎樓的頂層三樓,共四十四級台階;龔桂花下樓出外打工、上樓回家照顧兒子,十七年的歲月就在這四十四級台階中悄然流逝。十七平方公尺的空間內,僅擺得下一張木沙發和三張椅子,家徒四壁,沒有廁所。
龔桂花說,這些年來,她做家庭手工、清垃圾、做雜工,甚至刷油漆,哪裡有活幹,她都去做。生活當中最大的安慰,就是兒子的堅強與懂事,「他四、五歲那麼小都不輕易喊痛,實在痛的時候就會放聲唱歌。」
小學的頭四年,在家中自學。五年級開始,小勇回到校園上課,龔桂花只得「全陪」。每天清晨六時,龔桂花服侍兒子起床、洗漱,抱著兒子下三樓走到公車站。車行到槃福路站,她再抱起兒子過馬路,進校園,一口氣將兒子抱上五樓教室。
上午十時,龔桂花再次返回課室,抱起兒子上廁所。接著兒子繼續上課,她又要去買午餐。為了省錢,她自己只吃兩個包子或一碗米粉就打發。
下午五時左右,她又來接兒子下課。每天上學、放學,花在路上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若公車上沒有座位的話,龔桂花還得全程抱著兒子。
報導指,這麼多年來,龔桂花母子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小勇閒暇時會玩玩電腦遊戲,但很少上網,因為「那要錢」。而龔桂花根本沒看過電視,從未出外遊玩。小勇最大的心願就是到天河繁華地方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