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別再幫我了,好嗎?

趙文瑜 /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2010.06.15
524觀看次
字級

公司裡一位同仁趁著周末假日,帶孩子到住家附近參加專為幼兒舉辦的親子活動,她說,兩個小時的活動裡,既可以讓孩子玩體能遊戲,主辦單位還規畫很多讓孩子運用肢體的繪畫、陶土等活動,對於下雨天無法到公園的親子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這位同仁告訴我們,在進行陶土活動時,指導老師一邊解說,一邊請家長協助孩子將陶土分段、揉捏、搓揉、壓扁……;然而,一桌約二十對親子中,最常聽到爸爸媽媽說的話卻是:「這裡不對!你分的不平均!那裡沒有揉好!來,我幫你做!」甚至還有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出席的,媽媽做不好就指揮爸爸:「這裡我做不好,你幫兒子做。」

我很好奇,當爸媽介入的時候,孩子們在旁邊做什麼呢?同仁說,剛開始爸爸媽媽還會握著孩子的手一起捏塑,等到爸媽忙著製作成品時,孩子不是坐在旁邊,搓揉他手上僅存的一小糰陶土,就是玩著陶土水(黏接陶土用的膠水),筆筒的製作已經完全不關孩子的事情了;作品還沒完成,有好幾位孩子就已經耐不住告訴爸媽:「我可以去洗手了嗎?我可以出去玩了嗎?」

這位同仁無奈的說:「環顧每一個作品,有一半以上都非常符合工程標準,每一個圈、每一個圓都整齊又漂亮。這真的很可惜,因為當十年後,爸爸媽媽再拿出這個當年孩子做的作品時,他們絕對沒有辦法回憶孩子在操作時所發生的趣事,也無法推論哪個地方是孩子不小心壓扁或者因為力道控制不好,才把圈圈搓成了像蚯蚓一樣有的粗、有的細,甚至頭尾都不協調的有趣模樣。然而,這些不都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軌跡嗎?這些不協調的作品,不就是孩子這階段所展現出來的能力與創意嗎?」

這位同仁笑著說,由於自己太專注於觀察其他親子的互動情形,導致當孩子抬頭告訴她完成了時,她才發現孩子因為不會搓小圓,無法模仿指導老師在筆筒的最上圈做出小圓點造型,只好用一片片壓扁的黏土圍成葉子造型,再黏上一個快倒塌的拱門以示完成。

我心裡想,雖然同仁孩子的作品搖搖欲墜,然而,看在母親的眼裡,可比其他孩子堅固、模造出的筆筒,充滿更多的趣味吧!

身為四位孩子的母親,我經常無法同時兼顧到每一位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有時還因此心生愧疚

;但聽到同仁分享的這段話,我突然驚覺,或許這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正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擁有更多自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他們才能不受成人刻板印象的局限,用自己的想法與想要表達的方式來展現創意。而這些歷程,不正是我們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獲得的生活體驗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