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寶寶需要什麼食物

文萬欣 |2010.06.14
711觀看次
字級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嬰兒配方奶則是在母親無法餵奶時,作為母奶的替代品或補充品。

對喝母乳的寶寶而言,因母乳好消化、易吸收的特性,寶寶往往兩三個小時就要喝奶,對喝配方奶的寶寶來說,不少媽媽會遵照「每四小時餵一次」的頻率餵食寶寶,不過,四個小時餵一次奶,是過去所累積的經驗法則,算是一個通則,但只要每天的總量足夠,餵幾次奶並無規定。

另外,父母必須閱讀奶粉罐上標示,依照指示來沖泡,才能讓寶寶喝到濃度正確的奶水。如果奶水的濃度不對,不只寶寶攝取到的營養、水分不對,也會出現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

當寶寶愈來愈大,需要的營養種類與熱量也會愈來愈多,而必須從副食品攝取其他養分,以補充奶類的不足之處,當寶寶滿四個月起,若攝取的奶量沒什麼增加,體重增加的幅度也不理想,可考慮開始添加副食品,但若寶寶已有過敏症狀,如異位性皮膚炎,或是家人如父母親、兄姊等有過敏體質,則要延後添加副食品的時間。

寶寶年紀愈小,腸道對食物過敏原的保護力愈弱,愈容易對食物產生過敏,因此,對於已出現過敏症狀,或是擔心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到六個月大時再添加副食品較適合,寶寶在五、六個月大時,可能出現所謂的「厭奶期」,透過添加副食品,可引起寶寶的進食興趣,並可為日後的飲食習慣鋪路。

為了避免寶寶對食物過敏,初期添加的副食品應以不易過敏的稀飯、嬰兒用米粉、嬰兒用麥粉為主,可在稀飯中逐步添加碎肉、其他蔬菜類,水果類則最好選用蘋果、梨子,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蛋白、海鮮類、花生核果類、柑橘類水果、巧克力等,最好等一歲以後再食用。

添加副食品以少量食用、一次只試一種、每種食物至少相隔一星期的餵食原則,觀察約兩三天的時間,看寶寶的身上是否會有疹子,或拉肚子及糞便出現血絲的狀況,如果有的話,可暫停食用該種食物,等過幾個月再試,而不是「就此不吃」。

此外,要注意副食品的質地,應從液體開始,再逐步進階到泥狀、糊狀及固體食物。以米、麥粉為例,剛開始可以少量米粉、麥粉加在配方奶中,以奶瓶餵食,之後米粉麥粉量多時,奶的濃度增加,寶寶用奶瓶吸食並不容易,媽媽不妨試著直接調成米糊,用湯匙餵食,可讓寶寶開始練習咀嚼與吞嚥能力,有助於培養寶寶吞嚥固體食物及用湯匙進食的習慣。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