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說:「世界各地青年團的成立,意謂著菩提種子的播撒。不要看輕一粒種子,將來它會茁壯成長;不要看輕一點因緣,將它傳播,也會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相信佛教青年的未來,無可限量」又說:「佛光青年團雖然是佛光會的一小步,卻是世界人類的一大步。」「佛教需要青年、青年需要佛教」。
六月六日福慧家園主題修道會,由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妙凡法師所帶領的佛光青年們,效法菩薩奉獻無私的心,用歌聲、服務、參與、奉獻、關懷等行動力,分享如何在社會各角落,譜出「發心奉獻」、「肯定信仰」、「公益旅行」、「親子學佛」、「生活佛法」等令人讚嘆的青春進行曲。其間並穿插著青年歌詠隊演唱人間音緣歌曲,讓與會共修者法喜充滿。
發心奉獻──學習以眾為我
「學會給人歡喜、轉念及包容」;具有營養師、幼教師以及妙慧講師「三師」頭銜的佛光青年總團督導張睿邗,分享他學佛後的轉變:「發現微笑帶給人歡喜,遇到不如意的人、事,轉念及包容,才能圓滿。」當妙凡法師問到:「那樣忙碌怎麼還會想發心奉獻?」張睿邗笑著回答:「回山參加活動,提醒自己不忘初心,進而鞭策自己精進;透過活動產生的動力,學習到放下並以眾為我,在面對工作時,態度更加主動積極有耐心。」
肯定信仰──追求核心價值
「如果你肯定學佛的價值,那就往核心價值去追求!」南台青年分團團長蔡宛靜,在分享自己受菩薩戒的因緣後,堅定的說:「年輕人若是衝動的,就把這份衝動用在對的地方;受戒後,更懂得尊重生命、堅持對的事,內心也有了依靠。」
面對妙凡法師問到:「人生遇到逆境時,信仰如何幫助度過難關」?蔡宛靜回憶在英國寫博士論文時的情況說:「凡事都有因緣,事情沒有絕對,當事情沒有做好時,要好好的反觀自己!」
公益旅行──發現能給是富有的
「人真正的苦不在窮,而是在於不滿足!」「珍惜知足自己擁有的就不覺苦、把握當下能給就是富有!」屏東青年分團團長嚴曉竺,藉由2009佛光山心心相「印」公益旅行影片,向大眾介紹印度教育、文化、服務之旅,讓大眾瞭解:佛光青年有著遍及世界各角落的腳步,並非井底之蛙;更有弘觀地球村的開擴心胸,絕不自掃門前雪。
親子學佛──親子之交甜如蜜
當妙凡法師問到對「忙就是營養」的看法時,中華佛光青年總團主任王重凱風趣地回答:「就是忙出信心、智慧與福報,還有體重!」觸動王重凱放棄業界高薪,效力青年團的原因在於,許多人在進入辦公室時,心就死了;工作有價值及價錢,從事可以傳達善美知識的工作,價值非價錢所能衡量。
「自己的力量有限,有善知識來教重凱,我很很放心。」王重凱學佛的推手──媽媽王陳秀美說:「在經濟上雖不富裕,但學佛在精神上是很ok的,看到小孩受讚嘆,知道小孩在做什麼,晚上在道場沒有去走歧路,也就安心了。」
生活佛法──做好腳下的一步
「如果這輩子就只有念書,人生的意義在那裡?」「確定方向對,往前走就是了!」求學一路走來總是獲得第一,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傅建中,暢談佛法對生活中最大的受用在於:「有佛法在心中,是人格良好教育;知道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都有其因緣果,勝不驕傲,失敗不氣餒,只要時時走好腳下這一步,有正知,遇挫折不自暴自棄,繼續努力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