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明的君王採納臣下的建議治國,因而成就了不朽功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在言論不自由的專制政權時代,要向君王上諫言是需要勇氣的。
都說「伴君如伴虎」,本是一片忠心的諫言,也許那句話說得不中聽了,或是言者無心踩到上頭人的痛處了,可能因此而招來一頓斥責,甚至丟了身家性命的。儘管如此,憂國憂民的忠志之士仍然不計後果、前仆後繼,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弔詭的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可以接納臣子的批評與建言,做父親的可能就欠缺這樣的雅量了。有人乍聽到子女的「指教」,大概會一時不能接受吧,活了大半輩子都是扮演照顧引導的角色,有一天你聽到不同的聲音,聲音裡頭居然滿是批判或指責,那心裡頭的五味雜陳,可是好有一番調適了。
其實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連狂傲不羈的詩仙李白都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了,可見得後生可畏呀!
聽聽年輕人的新觀點、學學古聖人不恥下問,這樣也無損德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