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孩子,放學回到家,球鞋一脫,書包一扔,急得往廚房飛奔,然後打開冰箱,尋找點心飲品,滿足飢渴一天的口慾。
此刻如果妳厲聲要他們把鞋、書包放好,那是絕不可能的事,他們只會敷衍妳:「等一下」。有時等一下真的會放好、整好,但大多時候是原封不動的。
等爸爸下班進家門,見玄關到處都是鞋,火氣上來了,一場家庭風暴於焉上演。
上了盧老師的幾堂親子課程後,自覺頗有心得。老師所講的道理很簡單,凡事皆有方法解決。如何讓孩子乖乖地將自己的鞋放入鞋櫃,當然也有好法寶。
終於,被我想到一個妙點子:在孩子們放學前,先置入幾個硬幣在鞋櫃裡。孩子脫下鞋子,只要一手放入鞋櫃,另一手便可取下銅板。
平常,我不給孩子零用錢,只有他們幫忙做家事時,我才犒賞他們一下。我的孩子很知足,區區幾塊錢,便能滿足,而且對於因付出而得到的錢,格外珍惜,不願意亂花,大多存起來,等到真正需要時,再拿出來用。
去年的母親節,收到孩子們給紅包,令我感動萬分,也真難為他們。平時五元、十元的存在錢筒裡,好不容易存到百元,竟拿來孝敬媽媽。
大女兒有一天曾問我;同學們平日都有零用錢,何獨他們要做家事才給?我告訴她;同學雖有零用錢,家事也得做,倘若媽媽今天給了零用錢,再要求妳來洗碗,妳一定會抱怨:為何只叫妳,不叫弟弟妹妹?女兒聽後,閉語沉思。
其實給零用錢與讓孩子做家事,原是孩子應有的權利與義務,但前後順序顛倒過來,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妳不用催促,他們搶著做。兒子讀書累了,會利用休息空檔分批將衣服摺好。大女兒正值青春期,凡事跟她說什麼,一付愛理不理,唯獨妳說一聲,今天碗妳來洗,應的那聲「好!」又柔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