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治安似乎特別差,幾乎每天都能在媒體看見搶劫、偷盜的新聞,甚至連過去少見的黑道火併,好像都成了家常便飯,台中市為此還特地向中央借調維安特勤小組支援,以遏止失控的治安。
台中市治安素來不好,箇中原因也不難理解,台中市位於全台交通樞紐,南來北往方便,三教九流習慣群聚於此。
加上日前素來有黑道最後制裁者的「憨面大」過世,黑道勢力勢必面臨重整,接著發生駭人的槍擊事件,於是引爆治安問題。
也許不是治安變得特別壞,而是兄弟對決的模式變了,在有江湖道義的年代,兄弟火併多半私下約時間及特定場所,不像今天隨便就在街頭開槍;不過,話說回來,也是政府的公權力被江湖人看不起,才會有恃無恐。
台灣治安不佳已是民怨之一,台中市向中央借調維安特勤小組支援,讓人質疑是因五都選舉,為避免在野黨以此作文章,但為何到了選舉才要整頓?
到底是因景氣不佳「飢寒起盜心」,或世風日下?還是警力不足(卻常見員警在路邊開罰單),或績效造成?員警考核制度是否出了問題?
我覺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因素,所以要改善治安,必須提振經濟、改革警政著手。
此外,要判斷治安是否惡化,照理說應從警政署的統計數據解讀,問題是,百姓不信任政府的數據,屢屢質疑警方為了績效,在統計數字作弊,不然就吃案,很難正確顯示治安問題。
所以,百姓相信的是媒體報導,但這也是不可信的,因為犯罪事件再少,如果媒體有意操弄治安惡化議題,安排上大量破壞社會秩序、危害治安的社會新聞,加上聳動的文字標題和畫面,民眾很難不受影響。
一般來說,國外的新聞在處理治安等社會新聞時,多半只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如手段特別殘忍、沒發生過的類型、傷亡特別嚴重、有名人等,不會像台灣媒體,連尋常的犯罪事件,都大張旗鼓的全天候報導。
除非媒體願意自律,建立篩選新聞的原則,否則,縱然治安沒有太大的變化,人民也會因為從媒體接收了過量的負面報導,扭曲了對社會現象的認知。
健次(北縣新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