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有方便就醫的好處,然而隨著醫療走向專科化的蓬勃發展,看病反而變成現代人的一大挑戰,往往由患者自行決定就診科別,不時會出現掛錯科的情形,導致必須多跑幾趟醫院。
慈濟醫院品質管理中心執行長李毅表示,專科化是基於醫療精密分工的需求,但的確也讓患者在就醫時產生困擾,比如一個婦女肚子痛,她要掛婦產科?腸胃科?還是一般外科?這些科別都有疾病可能引起肚子痛,如果婦女提供的資訊不夠詳細,或沒有告知已經看過哪個科別,可能重複做檢查還未必對症下藥。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家庭醫學會副理事長王三郎指出,民眾若有較固定去的鄰近診所,都可以把醫師作為諮詢對象,除了牙醫師的訓練較為不同之外,其他科別的西醫診所醫師,對於一般性疾病都有共同基本認知;而且民眾若過去多在此看診,即使醫師認為有轉診到大醫院的必要,也能提供過去的病史以及用藥摘要。
為了調整醫療走向分科過細、解決症狀的片斷性診療,健保局近幾年也推動「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同一生活區由五至十家西醫診所組成一個社區醫療群,由民眾就近選擇登記一位家庭醫療照護專責醫師,提供二十四小時的電話諮詢服務。
參加計畫的醫師必須經過訓練,王三郎本身也是家庭醫師之一,他表示,台灣推動家庭醫師制度,雖然無法像國外那樣普及,但不少醫療群,都各自替家戶會員發展多項加值服務,包括轉診免掛號費、轉診專人快速服務、發行健康會員刊物、住院病房關懷服務、家庭訪視等,因此,民眾如果沒有一個熟悉的基層醫師,不妨找找就近有沒有加入計畫的社區醫療群,讓全家能有一名了解病況、提供諮詢的家庭醫師。
欲知這份家庭醫師名單,民眾可上健保局網站http://www.nhi.gov.tw/查詢,在網站左側點選「就醫權益」│「民眾就醫須知」│「參與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試辦計畫院所名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