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原本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現在「失眠」卻成為另類文明病,因此不少人開始尋求各式助眠方法,不過醫師提醒,沒有什麼快速特效的助眠法,而且每個人睡眠障礙的程度不同,某些方法剛好適合某人,並不表示另一個人也適用,因此最好還是諮詢專業人員,透過 合適的處方以及正確的睡眠衛教來改善睡眠,才不會花大錢又做白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臨床上,不少人會使用添加褪黑激素的保健類食品,不過他指出,目前衛生署對褪黑激素的添加有一定標準,所以過量是否安全?量多等於效果加倍?民眾使用前都應該三思。
李信謙強調,保健類食品雖然在某種情況下,對某些人有某種幫助,這只能稱為個人證據,但沒有證據顯示,對於定義上的失眠有效,所以才被當作食品,想靠「吃」的方式「補」進好眠,多半行不通。
另外,同樣常見以個人證據而推薦的助眠法,李信謙提醒,有三種花招絕對不可相信:
第一、完全違反原則:比如有人宣稱睡眠中斷的方式可改善睡眠,建議一次只小睡三十分鐘,這點完全不符睡眠的周期。
第二、可能帶來潛在性傷害
:比如食用來源不明的特殊草藥,就算一開始真的讓人有睡意,若體內代謝的物質可能傷身、帶來副作用,風險太大。
第三、太昂貴的器材:比如有些宣稱可以改善腦波的電動床或電椅,即使沒效果、也對人體沒有傷害,但由於價格不斐,大傷荷包也不明智。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毛衛中表示,統計顯示,有兩成二的睡眠障礙者,曾經用酒來助眠,不過可不是每次醉了,都代表一定可以好睡,因為酒精的半衰期短,也許初期真的醉了就睡著了,但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感,不喝就無法入睡、而且需要喝更多,中途醒過來的次數也會增加,因此,喝酒並沒有真的改善睡眠障礙,還會增加肝臟負荷以及染上酗酒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