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光影中的無聲之聲:聽障導演陳心禾的故事

須文蔚 |2010.05.17
1416觀看次
字級

去年夏初,工業局、資策會和東華大學打算進行一項前衛的嘗試,聘請四位導演拍一系列的公益短片,提供給行動通訊族收看,也就是在PDA、手機、iPHONE上,就能閱聽到有關花蓮社區、藝術和樂活族的新思維。在遴聘導演時,陳心禾出現在我們面前。

台灣的導演,普遍有能言善道的特質,畢竟要在艱難的拍攝資金條件下工作,介紹自身的創意和經驗,詮釋提案的想像與可行性,絕對是不容輕忽的本領。但是對於二歲多就失去聽力的心禾來說,她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靠著讀唇語來猜測口試老師的問題,已經大不易了,更不要說要把製作的理念說清楚、講明白,確實十分費力。

所幸她很開朗,她告訴我們,因為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失去聽力,所以在成長過程中,透過職能治療,慢慢拾回說話的能力。雖然腔調有些平緩,少了抑揚頓挫,但還是能夠一字一句地道出她喜愛寫作、繪畫的學習歷程。中央大學企管系畢業的心禾,並沒有投入就業市場,她幫旅人畫肖像,製作拼布手工藝品,獨立自主過生活,甚至接受台北市勞工局的教育訓練課程,學習拍紀錄片。

心禾的第一部片子《跟我一起過生活》是影像的自傳,從腳本、攝影、美術、動畫、配音等工作,都親手操持,花了三個月的功夫製作完成。用明亮的調子介紹她如何克服困難學習中文、英文和法文,還有執著畫圖,傷了手臂的故事。這部短片得到二○○九年行政院新聞局「全民影音大賽」特別獎,也感動了口試的老師們,所以心禾展開了在花蓮拍攝藝術家短片的旅程。

心禾經常帶著一台DV,搭公車到花蓮各地採訪,記得颱風季節,我接到辦公室的電話,她還在玉里拍攝,我們為她擔心不已,她卻說,玉里天主堂二手書店的管理人員才認真,風雨交加,還照常營業,比較起來,她拿攝影機,不算辛苦。

心禾認真工作了半年,走訪原鄉,記錄好幾位藝術家的創作環境與作品,可是在檢視她的作品時,不難發現少了旁白,音樂的搭配也不夠有節奏感,更少見到受訪者現身說法的片段。輔導團隊的老師們開始有些著急,也向同一個計畫的宋松齡導演求救,希望對症下藥,從腳本寫作、剪接和配音等多個角度,讓心禾的影片更生動。

宋松齡導演畢竟經驗豐富,也心思細膩。他指出,心禾在採訪時聽不見受訪的話語,所以比較不能掌握精彩的對話,這會讓她製作紀錄片時吃很大的虧。所以一方面要加強資料的蒐集,用更精彩的旁白,補足畫面中說明不足的部分;同時還要幫忙她篩選出精彩的訪談,穿插在片子中。果然在高手指點下,心禾慢慢步上軌道。

心禾還是一塊待雕琢的璞玉,我總覺得,看她自行摸索出的片子,雖然不成熟,但光影中的無聲之聲,是那麼誠懇、熱切與真實,絕對值得鼓勵與期待。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