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作家鍾理和的美濃故鄉,映入眼簾的是在滿畝陽光照耀下,釋放熱情的波斯菊,舞於風中的花海,那壯闊的擺動,突顯出群山的靜謐,走入歷史的菸樓,如今只是代表客家村的印記,我在現場閱讀他的文學地景,原來小說裡的故鄉景貌是深烙在作家的心底,否則他不會如此傳神的抓住美濃神韻。

眼前的景色還來不及切換,車子已抵達鍾理和紀念館。
甫下車,先到館前的台灣文學步道園區走一回,看著鍾理和先生的雕像和兩旁的台灣作家作品,飛緒縱一葦之所如,鬱積的腦袋在多位作家的催化下,逐漸明澈而豁然開朗。
隨後走進紀念館,看著館內擺放的一景一物,試圖想去理解鍾理和對故鄉的情感,從熱帶到雪國,內心的衝突隨著他的步履在緯度高低間移動,顯得更加矛盾,他的原鄉意識在沉重的歷史背景中不斷更迭,渴望相濡以沫的愛情,讓他可以在閉塞的時代中勇闖禁忌之門。讀著娟秀字跡的手稿,揣度他下筆時的心情,他是日治時期少數可以嫺熟使用中文去書寫那個時代細節的文人,我在他淒苦的文字中品嘗對生命堅韌的執著以及無須懸掛口號的批評力道,用洗鍊的筆觸去包裹脆弱的時刻,被現實斲傷的人生,早已羽化容納到鍾理和文學世界的範疇中,形成巨大的力量。
離開時,定眼再瞧一遍,被一脈脈青山圍繞的美濃,這個典藏鍾理和美麗靈魂的小鎮,在沉靜的午後,依舊保持優雅緩慢的步調,聞著泥土釋出的芳香,滿足地結束與作家對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