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小六男童家貧買不起電腦,為完成作業,去網咖找課外資料,母親不放心他一個人去,叫讀國三的姊姊陪同,結果姊弟被警察留置盤查,姊姊還差點被學校記大過。
男童的老師出作業時,說若家中無法查閱資料,可到圖書館找書籍,所謂「家中無法查閱資料」,老師不是指家裡沒電腦,因此事後說「始料未及,十分內疚」。
男童上網咖的理由是「沒時間」去圖書館,其實很可能是因上網較方便、快速。
的確,圖書館功能已逐漸被電腦取代,即使查百科全書,都不如上網,只要輸入關鍵字,十本百科全書的資料都有。
但問題在於台中是大都會,老師可能認為學生家裡都有電腦,因此作業要上網查資料;其實,且不論偏遠鄉村、山區,即使台北市也有清寒家庭,若每項作業都要查詢資料,家裡沒電腦的孩子怎麼辦?
筆者女兒去年考上私立大學,大一規定要住校,宿舍沒有桌上型電腦,因此每個學生都用筆記型電腦。筆者無法想像,已有偏遠鄉村、山區學生考上私立大學,因繳不起學費而放棄就讀,清寒學生讀私立大學,一學期要繳幾萬元學費,恐怕就買不起筆電,要如何讀?
台灣社會雖堪稱富裕,但貧富兩極化日益明顯,台中市男童家貧買不起電腦的例子,可能不是個案,數位落差會造成學習落差,這個問題不但政府該重視,學校也不能忽略,入學時家庭調查就應注意、輔導清寒學生。
孟蕙英(北縣汐止/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