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詩行】煙

徐國能 |2010.05.13
959觀看次
字級

最近讀到了一個故事:在森林中迷途的青年遇到了抽著煙的大熊,在大熊的勸說下,青年與大熊一起點著煙,走進火山口的世界。那裡四季如春,美滿和樂,青年也變成了一頭熊,和大熊的熊女兒過著快樂的生活。但青年終於思念起人間的種種,於是他偷了大熊藏在枕頭下的煙,離開火山口回到原來的世界。一夜,窗前突然明亮了起來,一道煙光從火山口迤邐至他的窗前,那熊妻來到青年家,留下了一支煙,盼他盡快回去;然而,在熊妻走後,他卻無論如何都點不燃那支煙,因此再也回不去了。

我多想在此時點起一支煙,遞給故事裡的青年,要他快快回去那有人等待著他的火山口,惜我戒煙多年,許多憑藉著煙才能到達的世界,我想我也是從此回不去了。

在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之外,我覺得人生用煙來形容最為恰當。煙是介於有和無之間的物質,是處於暫時性的狀態,盤旋裊娜,惹人相思。在古詩詞裡,「煙」那曲折迴旋的姿態被稱之為「篆」,那是很傳神的,「茶甌、香篆、小簾櫳」是文人書房的雅趣。凝望著煙柔緩靜謐地逸入天際,散入風裡,心情也因之被帶去了遙遠的地方,人生好像那麼具體的存在過,又那麼輕易地便消逝了。凝視著煙彷彿能看見許多從前,又彷彿能看見自我日漸消散而終於無有一物的悲哀。

然而「煙」有時當形容詞使用 ———「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煙之為形為容,取其繁密、茂盛、蔥郁、瀰漫及映光於反照之色,多寫春天,「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我們靈魂深處的騷動,只能被密麗的煙景召喚而出,成錦成縟,為詩為賦。然我總覺得「煙」的形象中,亦隱藏有虛空、短暫、絕望及無可憑託之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許愈是繁華之所鍾,也便愈是接近空幻之所在吧。

現實裡有兩樣「煙」是令人不悅的,一是「煙火」,那耗費甚眾卻短暫如斯的火光,正象徵了人類企圖在黑夜的帷幕上繡花而不得的愚蠢可笑。至於紙卷香煙,由於危及健康,近年來成為眾矢之的,大樓中已無容身之地,煙癮來時,這些君子只能避走樓頂,那真是吞雲吐霧。其實我對香煙沒那麼大的反感,在廊簷下或街角旁,避風點煙的姿勢是何其滄桑而詩意,那能在小小的煙霧中快樂而滿足的心情,看來也是思無邪的。記得在遙遠的童年,某次春節,與父親赴他軍中同袍家拜年,寒暄中主人奉上一支香煙,父親怡然自得地抽了起來,談笑間熟練地彈去煙灰,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父親是會抽煙的。我很想問問父親為何平常從不抽煙呢?是因為省錢、健康還是信教……?

然而那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不知道他是否曾經吸著煙到達什麼我無法知曉的國度去過,或是在裊裊中是不是又可以讓他回到那裡。但是我啊,明知有一盒煙就藏在枕頭底下,卻從不取出點燃它,因為那些使人惘然的追憶,應是沒有任何一支煙可以帶我重新抵達的吧。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