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五都選舉,牽動台灣的政治板塊,政黨紛紛提名優秀人才力拚勝選,執政黨昨天公布人選,內閣因此調整,內定金管會主委陳冲出任副閣揆,在野黨近日也將決定名單,一連串的人事異動,及五都首長的產生,能為台灣帶來煥然一新的格局嗎?
由英國「經濟學家資訊部」(EIU)評比的「2010年世界最宜居住的城市」,由加拿大溫哥華蟬聯榜首,而在前五大城市中,加拿大囊括了三個,加拿大到底有何治國本領,得以有三城市擠進世界五大最宜居住城市,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EIU評比指標包括了安全性、醫療服務、文化與環境、教育,及基本設施等五大領域近四十個指標,溫哥華得利於加拿大政府的堅強的基礎設施,及犯罪率低、社會穩定、受恐怖襲擊的危險少,與交通、通訊基建發達,得到九十八分。
反觀台灣,台北市一座廢棄兵工廠要變成公園還是生技園區,還要讓馬總統督導,才能有正確的決策,如果因政黨的輪替,政策可反覆不定,那真是人民的悲哀。
為官者如果沒有意識到國家、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只有在選舉時才高喊自己的施政理念,這樣的戲碼早已招人厭了,何況五都選戰前,全台灣城鎮與村莊,都要先通過梅雨與颱風季的考驗。
雖然,台灣的五都距世界最宜居住城市的標準還是差很大(台北市排名六十二最好),但至少請選出來的首長學習加拿大,加強基礎建設、讓社會穩定,保障市民有適宜的生活環境,免於走山或土石流的恐懼,如此五都選舉才有意義。
楊南一(台北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