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放假啦!」從事餐飲業的涂闊,每到假日,精神就特別好,不是因為他終於可以休息了,而是可以帶著狗醫生「弟弟」到護理之家出診,協助職能治療師為患者做復健,也能給中輟生、國小生做生命教育。
說到這隻意外的家庭成員、中小型的狐狸犬弟弟,涂闊就有無限感觸。弟弟的出現,一開始是個悲劇;弟弟過去叫Gino,當義工帶牠來到中途之家涂家的時候,狗狗的後兩腳都骨折了,只能用爬的,對人和機車都恐懼。
醫生說,狗狗在颱風天掉進排水孔,一腳被夾斷,骨折了,另一腳研判是被人打斷的,重複攻擊致使粉碎性骨折,再被飼主惡意遺棄,「當時弟弟來到我們家,才一歲半,情緒很不穩定。」
弟弟開了三次刀,救回一隻腳,但只要有車輛經過,牠就特別害怕,救回的後腳既脆弱,又因恐懼使不出力,情形不樂觀,所幸在涂闊帶牠上完狗醫生協會的課程後,不僅能走,也卸下防備心,「現在牠會主動親近人,要人抱抱!」
養了弟弟半年,走遍大小認養活動,台灣人卻難接受只有三隻腳的狗狗,原本德國有人希望跨海認養,但聽聞若送去媒合不成功就要安樂死,涂闊很不捨,決定自己收養,並和牠搭檔,為社會服務,也為弟弟積點福報。
涂闊還說,曾經在醫院加護病房陪伴女友的父母走過三年,看盡生老病死,很希望在醫院做義工,為人們做點事,但不得其門而入,加上一個男人要卸除老人心防不容易,可是帶著可愛的、一身毛絨絨的狗狗卻大受歡迎。
弟弟主要工作是提供服務對象梳毛,還有被抱,對長期臥病的人來說,抱著十公斤的狗狗,意義就像「體會生命的溫度與重度,重拾社會參與感。」遇到人就搖尾巴想被抱的弟弟,從協會的訓練了解到,工作時被人抱,就會有好東西吃。
到學校提供生命教育時,小朋友也因為弟弟的溫馴,樂於感受人和狗狗之間的友善氣氛;對弟弟來說,經過培訓合格,牠的身上只多了件制服和一張識別證,但對涂闊和弟弟的後半生而言,卻有了非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