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今年首度試辦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但各縣市陸續放榜,錄取人數僅占總招生名額的一成,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在立法院答詢時坦承成果「有待改善」;且絕大多數學校都要採計在校成績,與原先家長團體主張的「免試」精神不同。
原來家長最期待的真正免試、不用看在校成績的「學區登記」,全國只有台東的關山工商及成功商水兩校採用,錄取六十八人;其他地區多半都採計學期總成績,或每學期擇優採計兩次段考成績等「學生申請」及「國中薦送」模式。
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家長團體原本就預計政府沒魄力推動真正完全免試的學區入學方式,但原本以為推動較容易的高職、五專部分成果也不如預期,「改革實在太難也太慢。」
教育部今年訂出的免試入學數占招生名額目標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但台北縣市達成率偏低;次長陳益興說,若有縣市未達百分之五的目標,將扣減獎補助款。
教育部規畫高中免試入學二○一二年上路,今年及明年則是試辦、宣導期。但具指標意義的台北市,今年首度試辦「北星計畫」錄取人數卻只有北市總招生人數的百分之二,全國十八個招生區,除澎湖、馬祖超過百分之三十五外,其他招生區免試錄取的人數都僅占一成左右;立委陳亭妃質疑,試辦成效這麼差,二○一二年怎麼可能上路?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北星計畫還有實用技能班、體育班尚未招生,放榜後免試率可望達到教育部的目標百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