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代表作鬼怨‧殺生,劇中飾演李慧娘以噴火等絕技,表現出與殺手周旋的情景。記者邱麗玥攝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噴火」是「秦腔」的特技,不但有舞蹈動作搭配,也隨著戲劇發展,噴出「復仇之火」。來自中國陝西省的戲劇研究院青年團,即日起至五月二日,在城市舞台演出二天大本戲,及三天折子戲,十四齣經典作品獻給觀眾。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李梅,她第三次來台帶來二齣代表作「鬼怨‧殺生」及「隔門賢」。其中「鬼怨‧殺生」就展現「噴火」絕學,戲中運用吐火、引火、前橋吹火、下腰吹火、花中噴火、探海轉身噴高火,及連續十口吹火等絕技。
李梅表示,「噴火」技巧通常是鬼戲中常用,就是演員口中含松香,視劇中需要而噴出小火、大火,傳統老師都只吹火,一場戲可吹數百口,但隨觀眾看戲的習慣改變,不再有耐心看一口一口吹火,李梅為吸引現在的觀眾,以舞蹈動作搭配噴火,戲中女主角為復仇而有憤怒的情緒,因而有憤怒之火,在荷蘭演出後,媒體稱之為「復仇之火」。
另外,由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的李東橋,演出家喻戶曉折子戲「伍員拆信」,是鬚生硬工戲,尤其是拆信、唸信、看信之後的表演,粗獷而火爆,富有秦腔劇種特色。
秦腔又稱亂彈,也是梆子腔,李梅指出,陝西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因而有人說,北京看京劇有二百年歷史,而陝西秦腔由周朝算起有五千年歷史,所以秦腔是中國文化最早的戲曲。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
秦腔創造了中國戲曲音樂中板式變化的結構方法,是最早的板腔體聲腔,也是亂彈系統的母體。現在北方各地梆子戲雖然風格與秦腔有很大不同,但在音調和伴奏上都保持著共同的特徵。
明日的「周仁回府」,由李小鋒主演,是以現代人的理念,來詮釋古典戲劇人物,同時唱、念、做、打,都有新意。五月一日「鍘美案」,由最佳淨角曹普超演包公。詳情請洽:(○二)八七七一四五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