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為生計忙,孩子為學業忙,親子真的沒有時間一起吃晚餐,更別提有閒情逸致「讓愛上餐桌」了。不過,方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出變通辦法。
還記得嗎?台灣社會曾經流行過一句口號:「爸爸回家吃晚飯」。看到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即將在五月十五日「聯合國世界家庭日」,發起「515愛你一輩子家庭日『讓愛上餐桌』運動」,心中湧起好多感動和回憶……。
台灣社會快速變遷,繼拚經濟的爸爸沒空回家吃晚飯之後,愈來愈多「一根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媽咪,也不見得有空天天回家陪孩子吃晚飯,因而衍生出「鑰匙兒」等問題。現在,愈來愈多元的家庭型態又是何種狀況?
實況是:很多家長每天早出晚歸,加班是家常便飯,所以,學齡前的孩子交給保母、國小學童在安親班用晚餐,國中生或留校上輔導課、或在補習班訂便當裹腹,高中以上的「自行求生」。當然,也有孩子是由大人陪著,從學校下課後,繼續按表操課,忙著趕場上各種才藝班、補習班,親子「一起」在外面迅速共餐。
總歸一句話,父母要陪孩子在家裡的餐桌上開飯,已經不是一件容易、普遍的事了;就算有幸在家用餐,也常是大人、小孩各自夾菜「看電視配飯」,缺乏溫馨的交流、溝通,飯菜是熱的,心卻是涼的。
無法陪孩子正常用餐,總讓父母大嘆「有心無力」,甚至充滿壓力和罪惡感!因為大人為生計忙,孩子為學業忙,親子真的沒有時間一起吃晚餐,更別提有閒情逸致「讓愛上餐桌」了。不過,我要在這裡給爸媽打氣,方法是人想出來的,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找出適合貴府的變通辦法。
就以我家為例,兩個兒子跟時下的孩子沒兩樣,一上國中就開始愈來愈忙,進了大學、研究所更是不得了,想要一家四口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頓飯,我這個「退休比沒退休還忙」的母親,就得拿出行事曆,一一詢問少爺、老爺的時間,認真敲個大家都有空的「良辰吉時」,看是要簡單聚餐,還是要中級或豪華級的大餐。一周內不行,那兩周呢?兩周不行,三周、四周、一個月後總可以了吧?
還有,若是近期內,四人全員到齊有困難,那就退而求其次,來個三人聚餐,就算只有一對一也很值得珍惜喔!因此,僅僅是母子或父子的兩人共餐,我們也常常可以在餐桌上一聊就是兩、三個小時。
有朋友很疑惑的問我:「孩子大了,怎麼還願意和你們聊這麼久?」江湖一點訣,說穿了不值錢,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原則:不批評、不說教,多聽他說就是啦!(本專欄隔周一見報)
★【黛媽咪幸福花園】中時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