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源自街頭創意和次文化,年輕人服飾近年大舉染上「潮」味,對品牌的認知和消費,進入全新時代。
成立潮牌工作室的ASD陳說,台灣的「裏原宿」在西門町昆明街美國街,經營者大都是二十歲左右新世代,參考美國、日本的設計,再加一點本土風味。因為先生張嘉麟在台北五分埔經營成衣多年,她暫別表現不俗的演藝工作而嫁過來當老闆娘,雖然店面急速拓展,她卻看出轉型的必要,而以消費者的角度向先生建議,「我們來開發潮牌吧!」在她看來,潮牌難以具體歸類,「圖騰」皆採用外來文化,T恤正面印著英文字母,背面則有小小的限量標示,掛上地下搖滾樂團曲名,就可能成為新世代非要擁有不可的夢幻品。
她和先生自創的潮T目前尚未開設門市,而是寄賣在服飾店,許多人問她,今年不是流行長版嗎?她的春夏作品卻仍維持傳統短版,「不分男女的中性短T,反而更有潮味。」
ASD說,自己原本對於成衣設計一竅不通,跟著先生嘗試研究布料,自行設計,遠赴日本韓國做研究,從對布料、設計一無所知的門外漢,變成現在從批發、擺設,包括招呼客人都一手包辦,無所不通的潮T達人。
她認為,走在流行時尚尖端,不需昂貴成本,經營在地品牌,即可省去從國外進口的成本,在價格上更平易近人。夫妻創業,各有角度,ASD說,好在生了個可愛的兒子,居中做橋樑,否則一旦意見不一致,雙方又各執己見,那生意可要受影響了! 「我電腦厲害,先生通路熟,我們截長補短。」她說,做生意比演戲具挑戰性,只要肯學,三百六十行都蘊藏無限生機,無需眷戀昔日鋒芒。